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华中地区>河南
中外专家齐聚甲骨文故乡共商中国文字发展
2009-11-16 15:39:42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中国日报网消息:16日,在甲骨文发现110周年和中国文字博物馆即将开馆之际,近百位海内外专家来到甲骨文的故乡——河南省安阳市,共同研讨中国文字的历史、现在和未来等话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安阳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标志着中国文字已进入成熟阶段。甲骨文也是记录商代历史、文化最重要的文献,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库”。甲骨文的发现,不仅为已经消失的商代占卜制度提供了确切的物证,更重要的是使中国有文字可证实的历史上溯到3000多年前。

此次举办的首届中国文字发展论坛暨纪念甲骨文发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将就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新动向、中国文字起源研究、甲骨文研究、战国秦汉文字研究、佛经俗字研究等话题进行为期两天的讨论。

在此次研讨会上,来自美国新泽西罗格斯州立大学东亚系的陈光宇教授认为,甲骨文的产生与蛋白质在细胞体内形成三维或四维结构的过程相似,据此,他提出用类似的“漏斗型模式”来阐述汉字的起源,并认为此漏斗模式结合汉字的直线发展模式可以说明汉字的相对稳定性以及其何以没有走上拼音化的道路。

来自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李绍连教授则认为,汉字的起源应该是多元的,其原形体除象形符号外,还应有表意符号等;汉字的构字法,除基本的“六书”外,还应有其他。

中国文字博物馆建设的倡议者、河南省文字学会会长王蕴智教授提出,河南应该从文字资源大省向汉字学术文化强省跨越。他将中原地区古汉字资源放在中原文化、汉字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宏观审视,为利用、开发这一资源提出了基本思路。

编辑:宁波 来源:新华网(记者 李亚楠)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打击假冒产品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
>> 详细

各地新闻
(记者田俊荣)中国银行业协会15日发布《关于加强银行服务收费自律工作的六点共识》。该共识提出,在进行科学成本测算基础上,对自助机具及电子银行业务等相关服务项目尽可能给予优惠,鼓励引导客户更多使用自助机具及网上银行服务。>> 详细
点击排行
  北京西城区外来人口持暂居证将享市民待遇
文化部集中清理237家违规网络音乐网站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