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河北频道唐山1月11日电 近日,唐山丰润籍著名作家、剧作家、红学家王家惠创作的《红楼五百问》由河北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红楼五百问》不仅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进入 《红楼梦》世界的桥梁,更填补了红学研究的一项空白。
据了解,王家惠,男,1956年出生,丰润人,国家一级作家,剧作家,红学家,河北省作家协会理事,唐山市作家协会主席。1979年开始文学创作,其处女作短篇小说《感情》发表在1980年的《冀东文艺》,同年由《河北文艺》转载并由北京电视台改编成电视剧播出。长篇小说有《金蟒》《唐山绝恋》《唐山大地震》等,其创作的40集电视连续剧《曹雪芹》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摄制,在央视及全国各大卫视播出。自上世纪90年代,王家惠老师开始红学研究,其论文《曹渊即曹颜》在1994年的《文艺报》刊发后即被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盛赞为“近年来考证曹氏家世难得之作”,著名历史学家杨向奎先生也给予高度评价,并于同年引发了中外红学专家关于“《红楼梦》研究方法论问题”的大讨论,确立了“新丰润”说在红学研究中的地位,王家惠老师也被称为“新丰润说”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此外,王老师还作为撰稿人参与了央视记录片《红楼梦与丰润曹》的拍摄,在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后,《红楼梦与丰润曹》即被称为电视向学术界延伸的尝试之作,并获得河北省广播电视节目一等奖和河北省第四届电视艺术“奔马奖”优秀撰稿奖。
2008年,王家惠老师开始创作学术随笔《红楼百问》,并应《唐山劳动日报》编辑之约在其副刊连载,七年来在读者中产生重大影响,这也是《唐山劳动日报》有史以来第一次为一位作者开辟专栏如此之久。2015年底,河北教育出版社将其结集为《红楼五百问》正式出版,全书163.7万字,分上中下三册。它以文本研究、女性视角、地域特色为显著特征,对于《红楼梦》研究中的种种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是中国第一部逐回、全面解读《红楼梦》的著作。同时,《红楼五百问》也第一次揭示了《红楼梦》这部不朽著作的主旨——“天然真情”与“势利人情”之间的矛盾斗争,是写“天然真情”如何在“势利人情”的绞杀之下毁灭凋零的过程。此外,书中还对《红楼梦》中的丰润方言、丰润习俗、丰润名物进行了详实的研究,可谓红学研究领域的开创之举,对于研究《红楼梦》的思想成就、艺术特色、成书过程、写作背景、语言特点,特别是对于研究曹雪芹的籍贯在丰润,必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