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镇保障性住房工地现场一部分"瘦身钢筋"已经弯曲加工待用。(2011年7月30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晖余 摄
谁为“瘦身钢筋”层层“放行”?
如此大批量的“瘦身钢筋”,如何得以在出厂、流通等各个环节畅通无阻,最后进入保障房建设工地?“如果不是接到举报,这批钢筋最后很可能马上要进入施工使用阶段。”郑廷安说。
按建筑工地管理要求,钢筋材料使用前需经工程监理单位对产品出厂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进行核对后,对每个型号产品进行抽样,带至具有资质的检测中心进行技术检测合格后,才能进入工地投入使用。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稽查总队副调研员刘冰城说,钢筋供货商提供了这批“瘦身钢筋”的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为“瘦身钢筋”提供了“准生证”,“说明厂家在源头上就没有把好关,明知是不合格产品还让其流入市场。”
文城镇保障性住房项目的监理单位是海南建弘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其职责是对建筑材料以及施工质量进行全程监管。该公司副总经理崔文高说,在钢筋进入工地前,他们将所有型号的钢筋进行抽样并送至文昌市建设工程材料检测中心进行检测,显示钢筋已达国家标准,可以投入使用。
记者从文昌市建设工程材料检测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上看到,检测中心只对这批钢筋做了拉伸和弯曲两个指标的检测,并没有做重量偏差的检测。崔文高解释称:“由于重量偏差测试技术含量较高,目前文昌市建设工程材料检测中心还不具备检测重量偏差的资质,因此没有进行检测。”
然而,文昌市建设工程材料检测中心主任冯居丁告诉记者,他们具有做重量偏差检测的资质,但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并没有委托申请做这项检测。
郑廷安说,钢筋重量偏差属于国家强制性标准,属于必检项目之一,不符合重量偏差标准的钢筋一律属于不合格产品。检测单位是根据申请单位的委托项目进行检测,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只委托申请做拉伸和弯曲等检测,故意规避了重量偏差这个重要指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