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下午,海南省旅发委副主任邓小刚针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纲要》的诸多问题召开了专题解读会。
会上,邓主任从五个方面(产业,标准,时间,途径和目的)解读了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真正涵义。即利用10年时间初步建成以旅游业及现代服务业为特征的岛屿经济区,用国际标准和规范来建设管理旅游度假目的地,同时结合体制机制和开发建设模式创新,最终达到强岛富民的目的。
同时,邓主任对《规划纲要》中九个方面的政策支持作了详细解读。一是要立足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基本前提。邓主任强调,如果海南旅游业的开发破坏了海南的生态环境,宁可不开发;二是旅游相关服务业扶持政策。如:建设油轮母港,试办一些国际通行的旅游体育娱乐项目等;三是贸易和金融方面的政策支持;四是产业支持政策;五是教育政策。如;海南大学的“211工程”建设,与国外著名学府合办旅游院校等;六是投融资政策。试设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待条件成熟时在海南开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七是财税政策;八是土地政策;九是开放政策。
邓小刚说,在得到国家全方位政策支持的同时,我们还要着重处理好几个关系。要处理好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小旅游与大旅游,国际与国内,硬件与软件,岛内与岛外,居民与游客,近期与远期,商业性与公益性等之间的关系。只有认真处理好这几个关系以后,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才会有条不紊。会上,邓小刚还特别指出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中重点建设的项目。如:主题公园,能源,水利,交通,南繁育制种基地,教育,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等。体制创新和旅游管理创新是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最重要途径,因此有关部门正在筹建成立海南省旅游联合会,争取突破原有体制对海南旅游业的极大束缚。
来源:中国日报海南记者站(实习记者 刘小利 刘云) 编辑: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