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壮瑶医药振兴计划”已被纳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未来10年,广西将致力打造中医药民族医药千亿元产业。目前,广西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努力突破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寻找其发展的有效路径。
——广西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后发优势凸显
壮瑶民族医药是广西中医药的特色与品牌。在多年实践中,广西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诊疗技术和方法,壮医药线点灸、经筋推拿、药物竹罐、刮疗、针挑等广泛应用于壮瑶医临床。与此同时,经过近30年大规模的民族医药古籍普查和发掘整理研究,壮医药研究取得重大进步,一批教学研究机构成立并出版了一大批壮瑶医药研究专著。2008年2月,卫生部还同意开展中医类别中医(壮医)专业医师资格考试,标志着主管部门对壮医药作为一门学科和实施行业准入的认可。
然而,客观上讲,目前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发展总体仍然较为滞后,在全国的地位与其自身拥有的中医药民族医药资源优势不相匹配,也与社会对于健康医疗的需求不相匹配。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促进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广西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的后发优势也日益凸显出来。
首先,从自然资源禀赋来看,广西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的资源优势明显。广西现有中草药物种4623种,居全国第二位。在我国中药原料需求快速增长和部分关键濒危药材缺失的背景下,广西的资源优势越发凸显。广西还拥有民族医药的重要瑰宝——壮瑶医药,蕴涵一大批具有广西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简、便、验、廉”的壮瑶医药诊疗技法及方药资源。
据广西民族医药协会会长黄汉儒介绍,经过20多年全面系统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提高,古老的壮、瑶医药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临床体系,成为名副其实的壮医学和瑶医学。
其次,从决策层面看,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已经就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做出重大决策部署。自治区卫生厅副厅长甘霖介绍说,《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中医药壮瑶医药条例》的颁布实施,使医药工业被列入14个优先重点发展的千亿元产业规划。近期,还将以自治区党委、政府名义出台《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决定》《壮瑶医药振兴计划(2011-2020年)》《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十大重点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3年)》等重要文件,政策环境优势已然形成。
同时,广西临近东南亚,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也拥有无可比拟的中国-东盟大市场,对外交流合作市场纵深优势突出。广西与东盟文化相近,特别是在传统医药领域与东盟国家相通,交流合作源远流长。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不断深入推进,广西与东盟在传统医药领域的交流合作将更加深化和频繁。200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民委、自治区政府在南宁举办了首届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高峰论坛,形成《南宁宣言》,今年10月将举办第二届。广西已经成为全国中医药面向东盟对外合作交流的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