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全国首创的一个专门机构——广西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正式运作,目标直指全区急需解决的公款出国(境)旅游问题等15项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并将15项突出问题逐一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力争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并逐步形成科学严密的机制,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近年来,自治区高度重视群众的关切,及时回应群众的呼声,通过深化专项治理,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厉行节约 两年节省12亿多元
公款出国、公车私用、公务接待等一直是全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几年来特别是近两年,全区一直将这些问题作为落实厉行节约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转变干部作风和加快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切实抓紧抓好。
最明显的例子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并正式运行后,广西作为面向东盟各国的桥头堡,与东盟国家在外交、经贸、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广泛和频繁,客观上给广西控制党政干部出国(境)人数带来较大的压力。尽管如此,广西党政机关因公出国人次数和经费支出分别比计划数压缩了25%和4.2%,经费支出比上年下降6.8%。
公务用车管理同样得到进一步规范。2009年下半年,全区停止审批购置公务用车,用车刚性需求累积到2010年,但全区当年的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与上年相比并未增加。2009年、2010年,全区停止审批党政机关新建办公楼项目,群众反映强烈的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广西是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更要树立艰苦奋斗的作风,大力提倡勤俭节约,坚决制止奢侈浪费行为。”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反复要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带头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把有限资金用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自治区纪检监察机关更是严格监督,注重源头治理,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准问题的症结,从推进改革、完善政策、健全制度、改进监管等方面入手,巩固治理成果,建立和完善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全区先后建立了公款出国(境)旅游、公务用车购置配备管理、严格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等专项工作联合审核审批制度、备案制度和沟通协调机制等,有力推进了厉行节约等各项工作。据不完全统计,2009-2010年,全区党政机关节约的各项费用约12.6115亿元。而按照制度要求,2011年,全区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和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原则上实行零增长。“节省的资金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用在改善民生的关节点上,以有限的资金办成更多的实事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