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坚持改革创新,扎实推进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全省7.1万余个基层党组织如同一个个坚强堡垒,显示出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贵州省加速发展的速度、加快转型的深度、推动跨越提供了坚强保证。
创新形式 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这几年,我们村的稻谷收购价格好,水稻全部实现满栽满插,没有一分撂荒田。"玉屏自治县亚鱼乡郭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吴先明说。
在亚鱼乡,当地村民种植水稻积极性高,与产业链上党支部的引导分不开。两年前成立的"亚鱼乡郭家湾贡米有限责任公司+贡米经济专业协会+贡米产业示范基地"联合党支部,为农民种植优质水稻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稳定和扩大粮食生产。
目前,玉屏已建立18个产业和协会党组织。县委书记杨春光说,把"支部建在产业上",顺应了农村新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要求,激发了农村党支部的活力,带活一方产业,富了一方群众。
在坚持按地域、建制村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贵州省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和工作机制,采取挂靠、共建、派驻党建指导员等方式,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经济联合体、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示范基地,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目前,省委组织部已在100个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建立工作联系点。截至2010年12月,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经济控制企业法人单位3645个,建立党组织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338个。
册亨县双江镇平华村、八渡镇八渡村、巧马镇板坝村分别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县雅长乡尾沟村、田林县旧州镇旧州村、隆林县管肖村相交界,分别属于国家重点水利枢纽工程龙滩电站、平班电站移民库区。2010年5月14日,黔桂跨省区域尾沟平华联合总支部委员会分别在平华村和雅长乡集镇挂牌成立,开创了全国跨省区域成立联合党组织的先河。
为创新城市基层管理,解决街道办事处"错位"、居委会"越位"、政府公共管理"缺位"问题。2010年初,贵阳市在全国率先开始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减少管理层级,变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为市、区、社区三级管理,构建城市基层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为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贵州省积极推行流动党员"五服务、五做到"服务机制:即对流入党员提供接转组织关系、指导协调就业、提供业务培训、维护合法权益、帮助解决突出困难五个方面的服务;对流出党员做到提供业务培训、联系接转组织关系、每年走访家庭1-2次、定期联系了解思想和工作情况1-2次、建立基本情况台账五个方面的工作,使党员无论流动到哪里都能与党组织取得联系,融入党的组织,参加党的活动,得到组织的关怀。
提高能力 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是推动发展的坚强保证。以"一好双强"为目标,贵州省在第八届村(居)换届工作,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方式选拔村党组织书记,使一批年纪轻、素质好、熟悉城乡基层管理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新一届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平均年龄为42.8岁、比上届降低1.4岁,本科及以上547人、比上届增加25.02%。
各级党委注重发挥农村党员干部模范带动作用,把选准用好村干部、配齐配强村班子特别是选拔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作为新农村建设最好的服务,积极发展具备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党员,为贵州省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人才,集聚了力量,提供了保证。同时,也为贵州省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提供保障。
"党员需要什么,就重点培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按照"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需要,目前,贵州省已建立党员教育短期实践培训基地221个,在江苏华西、山东寿光建立"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短期教育实践培训基地",两年内组织全省5486个一类贫困村负责人到华西村轮训一遍,目前已举办培训班21期、培训4029人。
同时,为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贵州省不断加大教育培训和扶持力度。整合党员教育管理资源。围绕重点领域、重要产业、重大工程项目和招商引资等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每年全省通过远程教育培训农村党员超过300万人次;抽调5000多人,组成1000多支宣讲团培训、辅导农村党员近70万人次。
各市县建立了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分级负责制,依托党校、电大、大专院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员教育中心等举办学历教育班、培训班,并采取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方式,对农村党员进行经常性集中培训,提高其致富带富本领。
"农民要致富,就得先修路。"瓮安县玉山镇苟家庄村党总支书记刘长金在华西村学习回来后,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带着群众干,硬化了全村村香池等3个村民组共计15150平方米的通组路,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
党员干部带头致富能力强。贵州省深入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通过每年扶持10000名左右党员,力争3到5年实现每村有3到5名创业致富带头人。目前,开展"党员创业带富工程"的试点涉及乡镇1003个,试点村4377个,试点户18004户57033人,建立创业带富示范点1215个,协调项目2310个,涉及资金48110.56万元,带动60525户220003名群众共同参与工程。不少已经发家致富的农村党员们致富不忘本,主动站出来担任村支部书记或顾问,不计微薄报酬带领农户一起发展生产,共同奔小康。
只有初中文化的黔西县洪水乡解放村党支部书记史洪俊,通过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带领群众发展种植养殖业、乡村旅游业,把一个资源匮乏、基础薄弱的贫困村,建设成为目前拥有固定资产55万元、流动资金12万元的文明村、小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