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坊七巷(陈鑫 摄)
福州三坊七巷(陈鑫 摄)
福州三坊七巷(陈鑫 摄)
8月24日,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生态(社区)博物馆示范点的福州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正式揭牌。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参加了揭牌仪式。
同时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生态(社区)博物馆示范点的还包括浙江安吉生态博物馆、安徽屯溪老街社区博物馆、广西龙胜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和贵州黎平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
据了解,作为闽都文化的重要代表,三坊七巷是我国目前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其范围内有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建筑159处、200多座,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它曾是古代的儒林学士和文人墨客,近代的革命先驱和民族精英,以及现代文坛巨匠和工商名人的聚居地。
福州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是由1个中心馆、37个专题馆和24个展示点组成,是以“地域+传统+记忆+居民”的模式重新组织保护与展示的新型博物馆。
23日在福州召开的全国生态(社区)博物馆研讨会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表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大规模城乡建设持续展开,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他说,生态(社区)博物馆发展,有利于调动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积极性,推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传承发展。
获得命名的首批生态(社区)博物馆示范点将加强科学规划,试行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丰富和完善发展模式,率先建立科学有效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切实维护地区文化的多样性和特殊价值,宋新潮说。
生态(社区)博物馆是一种通过村落、街区建筑格局、整体风貌、生产生活等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综合保护及展示,整体再现人类文明发展轨迹的新型博物馆,强调保护和保存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生性,被称作没有围墙的“活体博物馆”。
来源: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记者 胡美东 陈鑫) 编辑: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