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金改一年考 “两个通道”渐打开
新华网福州12月25日电(记者蓝彬珍蒋丽敏)今年7月,南安市水头镇一家石材贸易加工企业负责人陈总,刚刚从民生银行获得了450万的贷款,同时从平安银行办理了一张贷贷平安商务卡,有100万左右的信用额度用于企业资金紧急时周转。
陈总在水头经营石材生意十几年,感觉到这一两年银行贷款的门槛在降低。他说,过去如果没有足够的资产抵押物,小企业几乎别想从银行拿到贷款。
据悉,泉州市接近13万的中小企业中,目前银行产生信贷关联的比例仅25%。尽管这个百分比相较去年已经有大幅提升,但对民营经济总量年均递增速度为30%的泉州来说,金融支撑还远远不足。而另一方面,泉州却有2万亿元民间资本却游离于市场,活力不足。
2012年底,泉州作为第三个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正式启动金融改革,直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打开金融资本进入实体经济的通道,同时探索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通道。
请缨金改
泉州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列全省第一。当地中小企业发达,在登记的10万余家企业中,有90%为中小企业长,但长期以来,却存在金融制度配套服务与企业需求不相匹配的尴尬。
温州国家级金改试验区获批时,泉州也主动上报金改方案至国务院,请缨金改。
2012年12月25日,由央行等12部委联合正式对外发布《福建省泉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至此,泉州金改正式启动。
2013年4月,福建省政府印发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泉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省级层面进一步推动落地。
《总体方案》和《意见》的总思路,就是要紧紧把握一个“实”字,围绕实体经济,发展实体金融。打开金融资本进入实体经济,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两条通道。
根据服务实体的本质要求,当时发布的《总体方案》敲定八大主要任务,具体包括:建立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加大对小微企业及民生的金融支持力度;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加强泉台港澳侨金融合作;规范发展民间融资;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提升保险服务水平;完善金融风险防控机制这几项任务。
其中核心的举措有,将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开展以产业链核心龙头企业信用为依托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综合融资和联保联贷业务,探索“行业协会+企业”等信用增进措施。探索现金管理产品、报价回购、约定回购式证券交易等创新试点。还提出支持期货交易所在泉州制定符合条件的仓库为期货交割库。
《实施意见中》对“加大小微企业及民生的金融支持力度”做了较大篇幅要求,力图在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上有创新。
此外,由于泉州离台湾、香港和澳门均比较近,意见还强调了要加强泉台港澳侨金融合作,如争取推动泉州商业银行与台湾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人民币离岸业务,争取在泉州和香港开展人民币跨境双向贷款。
《总体方案》公布后,也为泉州金改定下基调,力争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形成与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分层有序的金融组织体系和渠道通畅、融资便捷的实体经济融资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