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亲眼见到他穿上白大褂,人们很难相信他是一名乡村医生。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田里插秧。村民介绍,他就是福建省武夷山市岚谷乡横墩村乡村医生彭火兴。今年51岁的彭火兴,毕业于当地一所卫生学校,如今已当了25年的乡村医生。25年来,他穿梭于乡间,为村民出诊治病,当地没有人不认识他。
然而,随着近年来劳动力的外移,村里的人口逐渐减少,看病的人也相对减少。加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后,医疗费报销机制没有延伸到村级医疗机构,村民遇到大病小病,都跑到几公里十几公里外的乡镇卫生院去看,乡村卫生所几乎到了门庭冷落的地步。是不是农村真的不需要乡村医生了呢?“目前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小孩以及特殊病种的病人。从某种义意上说,现在农村更需要乡村医生。”彭火兴说,“由于目前在村医疗所看病不能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民遇到小病也要跑到几公里十几公里外的乡镇卫生院或县卫生院就诊,来回一趟就得花半天一天时间,无形中增加了村民的看病成本。” “由于待遇低,养活不了家人,我不得不弃医从农,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农耕上。”彭火兴说,“在田里耕作的时候,如果接到村民的求助电话,就要马上赶回来往患者的家里跑。”
目前,彭火兴主要的村医工作是承担乡村的公共卫生部分,定期为村民体检,做健康档案。“从名义上说,我是一名乡村医生,但实际上,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彭火兴说,“武夷山市目前有乡村医生近300名,他们的处境也基本和我一样。” 半医半农的彭火兴,如今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进一步改善农村的医疗条件,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让自己能够真正安下心来为村民看病。新华社记者张国俊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