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业走向职业化标准化 福州将成立家政协会
家政公司定期给‘员工制’和‘员工式’的家政员上课,教她们从事家政业必备的知识
福州新闻网讯 连日来,本报的“福州家政市场调查”系列报道引来多方关注,不管是雇主、家政从业人员,还是家政公司,都向本报表达了他们心中的疑问:福州家政业路在何方?如何才能让福州家政服务业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就此,记者采访了福州家政服务业的龙头家政企业和管理部门相关人员,他们觉得福州家政业要健康发展,职业化、标准化、多元化势在必行。
职业化:“中介制”转向“员工制”
几张桌子、几部电话就可以开业,把家政员介绍出去就完事,这是目前福州大多数家政中介公司的做法。这种“中介”模式很难保证家政服务质量,也很难留住家政人员。
针对中介制存在的种种弊端,“员工制”管理模式在福州家政业中悄然兴起。在福建省四海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四海”),记者了解到,这里有一批固定的家政人员,活由公司派,工资也由公司发。
四海总经理钟秋芳向记者介绍,公司的家政员是公司员工,外出服务代表公司;家政公司与雇主签订合同,公司代发家政员工资,并为家政员购买各类保险。
“从2009年开始,公司定期给家政员上课,教她们从事家政业必备的知识。”四海董事长林寿文介绍,培训后上岗的2000多名家政员都获得了雇主的认同。在他看来,家政企业实行“员工制”,有助于家政行业的规模化、员工化和品牌化,这是破解家政服务人员流动大的有效措施,也是加快福州家政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有效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