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公园将转为城市公园
《规划》将福州古城保护区划为23处历史地段,并划分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历史建筑群三种类型。
分别是:
三坊七巷、朱紫坊和上下杭3处历史文化街区;
屏山、乌山、于山、冶山、西湖、烟台山、洪塘、阳岐、螺洲、林浦、马尾、闽安、南屿(水西林)共13处历史文化风貌区;
福建协和大学、大桥头台江汛、马厂街、公园路及跑马场、鼓岭别墅、泛船浦、禅臣花园等7处历史建筑群。
福州市政府相关人士介绍,《规划》中除了保护区域扩容,保护内容上也有了一些调整。如鼓山、南公园就被调整出保护区域。该人士解释说,鼓山已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将按照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要求进行保护;南公园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遗存已较少,不具备划定历史文化街区的条件,将原保护区内文物点按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并将其规划为城市公园。
此外,大庙山历史文化保护区将更名为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主体由大庙山变更为上下杭和大庙山共同构成的历史文化街区,优化和延伸保护区内涵,保护范围不变;淮安历史文化保护区根据历史信息和保存的实际状况,调整为洪塘历史文化风貌区。
将严控旧城人口规模
福州市政府相关人士表示,近年来,福州市结合旧城改造,实施三坊七巷及其风貌区、乌山南北坡、屏山山头角、仓前山北坡等历史城区、历史街区、风貌区保护,居民搬迁5000多户,拆除各类建筑60多万平方米,投入资金达50多亿元。其中,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投入数十亿元,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5%;投入5亿元,对乌山历史风貌区进行修复、整治;投入3亿元拆除仓前山北坡不协调建筑5万多平方米;投入1亿多元拆除屏山北麓单位办公用房建设绿地;投入3亿元搬迁旧动物园,扩大西湖景区范围,增设大梦山景区;投资1亿元进行文庙修缮。
福州市政府表示,将继续严格控制历史城区建设强度。特别是在旧城更新改造中,严格控制建设容量和建筑高度,力争把旧城的居住人口调整到适宜水平。
福州还将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方式,研究制定名城保护相关的管理和鼓励政策,鼓励多方出资,共同参与保护工作。
来源:东南网 编辑: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