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华东地区>福建>福建新闻
曾静萍:更需要能策划管理文化活动的经营人才
2010-03-12 14:06:37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中国日报网消息: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把文化提升到一个民族的力量和精神领域、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和民族命运的高度来诠释,涉及面广,包括了公益性的文化建设,为人民群众营造更便捷、更有品位的文化艺术氛围,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和权益,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等,对于长期从事传统文化事业的人士,是莫大的鼓舞。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要突破文化人才特别是文化产业人才的瓶颈。

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初见成效,客家文化、闽南文化、妈祖文化、红色文化、土楼文化的打造,直接带动了福建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对台文化交流,可以说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文化产业被称为“无烟产业”,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大背景下,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文化品牌,将极大提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和经济硬实力。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在于创意的匮乏,创意经济发展的最大短板是人才的匮乏。文化产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有一定技能的文化艺术专业人才,更需要能策划、管理文化活动的经营人才,比如演艺经纪人、项目策划师、推广创意人等。而目前,既有产业营销理念,又具有文化专业知识的经营人才极其短缺。

在文化经济中,人才的发散效应尤为显著,一个人、一群人、一个创意,带动整个产业、整个门类的故事时有发生。政府别光看硬件,别光急着鼓励项目上马,应该先做好人才“内功”再起步,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产业才能走得更远。

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长远、可持续的计划,除了吸引外来人才,更要注重内部人才的挖潜和培养。文化、艺术院团转制的最终目的,就是更切实地发展文化艺术事业,改善从业人员的根本利益,调动专业技术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有的院团,内部实行企业化管理,只讲岗位、不讲级别,能上能下、岗变薪变;在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上,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从制度上解决人员能进能出的问题……这些对于当前人才的培养和吸纳都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应该好好总结并推广。

来源: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记者 胡美东) 福建日报 编辑:单萱萱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打击假冒产品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
>> 详细

各地新闻
(记者田俊荣)中国银行业协会15日发布《关于加强银行服务收费自律工作的六点共识》。该共识提出,在进行科学成本测算基础上,对自助机具及电子银行业务等相关服务项目尽可能给予优惠,鼓励引导客户更多使用自助机具及网上银行服务。>> 详细
点击排行
  北京西城区外来人口持暂居证将享市民待遇
文化部集中清理237家违规网络音乐网站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