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学科竞赛常胜军
沈彦尧是曾获得2009、2010年两届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省级赛区)一等奖,物理、化学竞赛也曾经获得非常好的成绩。
学科竞赛最近成为了社会争议的热点,有人认为学科竞赛的题海战术扼杀了青少年的创新能力,但是沈彦尧却是真正在享受其中的乐趣。在钻研竞赛的过程中,辅助了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构建了清晰的知识网络,锻炼了思维能力。“这就看你去竞赛的动机,如果只为考试,那就会很难受。”
就是数年的锻炼,难度颇高的清华保送生考试在他眼里举重若轻,在保送生考试中获得了人大理科实验班的第一名。
维也纳奏鸣中国交响
2006年夏天,音乐之都维也纳的奥地利中心音乐厅响起中国北京人大附中交响乐团演奏的彝族乐曲《火把节》和《贝多芬第八交响曲》,在来自世界各地13个国家的16支青少年音乐团体的激烈角逐中,人大附中交响乐团夺得了第一名,当时还读初一的沈彦尧就是乐团的一名小提琴手。
☆推荐人点评(沈献章人大附中副校长)
沈彦尧成绩优秀稳定,对课外知识的探索欲强,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多年获得北京市和海淀区三好学生。平时在班中待人真诚,在同学中很有感召力,有奉献精神。
-清华声音
成才故事>分数状元
据了解,这次的“顶你上清华”活动将在全国各地展开,预计涌现200多名新生故事。清华招办主任于涵介绍,发起这个活动的初衷,是为了引导社会上对于“状元”的态度,目前,仍有许多人认为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只要高分学生。现在,通过日渐多元的招生体系,很多有特色的学生脱颖而出,有的是在学科竞赛里摘金夺银,有的在科技创新领域有建树,有的是同龄中的“人气王”,有的在艰苦条件下坚持不懈等等。他认为关注这些学生成才的故事比单纯追捧一次考试的分数状元来得更有意义。
-人物3·最“会考试”
蔡一常(浙江温州)
被保送至基科班
自主招考中一人独得四认证
清华今年首次在自主招生考试中,对10个学科专业试点学科面试,每个学科仅有个别人数能获得学科认证。蔡一常一人获得了物理、数学、钱学森力学班、计算机4个学科的认证,是清华数千名自主招生考试中第一人。清华招办主任于涵表示,“4个学科大概只有20人能认证,而他一人占了其中4个,其中物理学科还获得了60分的最高加分。”
蔡一常对解决难题很有兴趣,“我为了解一道竞赛难题,可以一直做上2到3个小时。”他从不让学习变得很累,晚上10点就上床睡觉,所有的秘诀就是抓紧一切零碎时间学习。
-人物4·最“不务正业”
李子赫(北京)被保送至制造自动化与测控技术专业
为地震救援研发新型直升机
从初中开始,李子赫便迷恋上了玩模型。初中三年,学习成绩不断下滑。中考后,他的成绩并没有达到人大附的分数线,后来因为科技创新方面的一技之长被人大附中破格录取。随后不久,他就在新加坡举办的亚洲锦标赛中取得了金奖第一名的好成绩。
在汶川地震发生后,李子赫注意到,因为救灾直升机无法在山坡和废墟上找到平坦的着陆地点,使得救援时机延误。他经过反复思考,提出了能否发明一种可以在坡地和废墟等非水平地面降落的直升机这一大胆设想。他查阅了大量资料,咨询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的有关专家,在指导教师和专家的指导下最终完成了这个研究项目。整个项目从创意、立项到最终形成作品,除了指导教师和有关专家的必要指导外,均由李子赫独立完成。
来源:京华时报 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