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年内,郊区县三级和准三级医院将增至21家,原来聚集在老城区的优质医疗资源将向郊区转移。3月28日,北京市举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工作会。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21家三级医院包括10个远郊区县的11家区域医疗中心,以及10家新建、外迁和办分院的大型医院,其中包括北大医院、天坛医院、积水潭医院、北京口腔医院、北大国际医院、清华长庚医院等明星医院。
通州新城将新建一所儿童医院
过去北京主要人口、机关单位都集中在当时的城四区,以至于到本世纪初,北京的三级甲等医院大多集中在老城区;而在郊区,只有一些二级医院和乡镇卫生所。随着大批原来居住在市中心的市民开始外迁,很多新城和城市发展新区缺少大型综合医院。
“除了这21家大型区域医疗中心外,将根据30万到50万人口的标准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方来英表示,本市2011年将完成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据了解,本市将根据城市发展实际引导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实现每个新城有一座高水平的医疗中心,集中解决大型居住区、定向安置房地区、边远山区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据了解,10个远郊区县规划的11个区域医疗中心,目前部分已经完成建设。与此同时,为了使本市医疗资源合理布局,天坛医院将整体迁至丰台区花乡,新天坛医院将于2015年完成建设,投入使用。北京口腔医院也计划整体搬迁到马家堡附近。北大第一医院将在大兴区建设新院区。2011年本市还将加快完成北大国际、清华长庚、积水潭二院等在上地、天通苑、回龙观的建设。
此外,针对目前北京只有两家儿童专科医院,无法满足患儿需求。通州新城将新建一所儿童医院。
22家三级医院将“管办分开”
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卫生局的这种双重身份今后将彻底改变。市发改委委员、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昨天透露,本市即将成立市医院管理局,作为国有资产出资人对市属三级医院的人财物实施统一规范管理。市卫生局转变职能,充分发挥好行业主管和公共卫生、健康促进职能。
“医管局的职能,简单来说,承担出资人办院的职能,管人、管事、管资产。”韩晓芳说,在过去,医院在体制上是行政管理,管理比较粗放,这一次成立医管局,就是将卫生局办院的职责分离开来,由医管局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医院的基础管理、分级管理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
医管局将围绕医院秩序、成本、环境、安全等方面,推进医院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升,优化医院工作流程和服务流程,实现医院医疗服务行为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
韩晓芳透露,市医管局即将在近期挂牌,市属的22家三级医院都将由市医管局来统一管理,真正实施管办分开。
“管办分开后,卫生局要加强全行业属地管理的职能,不能像以前一样,只管公立医院、市属医院。今后,无论公立还是私立,无论央属还是市属,这些全行业的管理都要由卫生局来管。”韩晓芳解释,卫生局的行业管理职能包括规划、政策、行业准入、医疗行为的规范和监管,尤其是老百姓关心的医疗质量和用药安全等监管,以及人员、机构、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都要由卫生局来负责。
据了解,按照国务院医改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本市医改将分三步走,第一步是管办分开,下一步还将开展政事分开和医药分开。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孙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