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称“司母戊鼎” 学术界对铭文提出新释意 国博官方表示 青铜厅开展后青铜国宝月底更名“后母戊鼎”。

这是位于安阳市北郊武官村的司母戊鼎出土地。新华社记者 朱祥
3月底,位于国博新馆三层的青铜厅开展后,国宝级青铜器司母戊鼎将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据悉,早在上世纪70年代,学术界变对这件青铜器的名称提出了新的考释,但因中小学课本的广泛宣传,它的原名流传更为广泛。

2005年9月19日,司母戊大方鼎的发现者、保护者,85岁高龄的吴培文(前)老人在观看方鼎。当日,“司母戊大方鼎故里展”迎接仪式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苑举行。
“司母戊”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所铸的青铜器,是1939年3月河南安阳殷墟武官村村民发现的。1946年6月抗战胜利后,大鼎存放在安阳县政府,后被移到前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现在的南京博物院)。新中国成立后,司母戊方鼎陈列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其外形被博物馆定为馆徽标志,并成为镇馆之宝。
●网友热议
国宝姓“司”还是姓“后”?
近日,央视《新闻30分》主播在播报一条文物新闻时,将“司母戊鼎”念成“后母戊鼎”。不少网友发出疑问:小学课本里都有介绍的国宝究竟姓司还是姓后?
针对网友质疑,该栏目在官方微博中回应称,主播没有读错。
随后,记者登录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发现,早在去年12月18日国博就曾作出回应。
网站上介绍,此鼎初始被定名时,专家释读其上铭文为“司母戊”。随着更多同时期青铜器被发现,目前专家多认为应当释读为“后母戊”。
由于中小学历史课本的广泛宣传,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等名称流传更为广泛。
在官网的藏品介绍中,名为“后母戊鼎”的青铜大方鼎确为教科书上的“司母戊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