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聘请的客座教授马弘毅先生说:“青年学生必须尊重师长,尊重父母,敬畏文明,要主动寻求经验丰富的前辈们的悉心指引。否则,等于把个人置身于原始社会,摸索着怎么让自己再从猿猴重新变一次人。由此势必会被拥有前人智慧的有为青年铿锵进步足音所淹没,所淘汰。要想达到创新,必须先会继承人类文明成果。”】
“青年无所不成但须远离小儿科,积极创造才能赢得未来”
(著名学者马弘毅先生在京为高校师生开人生规划讲座)
[首都师范大学发自北京报道: ] 如何使青年人的学习与生活超凡脱俗,直达广阔未来?当今大学在校生,普遍感到缺乏一种更加贴近自己、贴近实际的成功范例指引。为了满足同学们的这种极其迫切的现实需要,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很有针对性地给同学们请来了当代中国著名学者马弘毅先生。他应邀到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的美丽新校区,在综合教学楼1123教室为大家做了一场两个半小时的互动式讲座,题为《大学四年的人生规划与未来发展》。反响热烈。
马弘毅先生是首都师范大学聘请的客座教授,从今年2010年新学年起,他挤出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余宝贵时间,受邀来到首都师范大学的校本部,每周六上午为在校生开设必修课,密切结合实际讲授现代教育。他的女儿马宇歌是一名蜚声海内外的青年才俊,和我们的广大在校生同龄,目前正在牛津大学沃尔夫森学院读研。上网去搜“马宇歌”(Ma Yuge)这个至今世界上只有她独自享有的人名(注:至今另无他人叫该名),可以见到中外媒体报道和社会各界研讨文章数以万计。人们广泛赞誉马宇歌是中国现今非常优秀的一名在校生,一位最成功的素质教育楷模,是这个时代的杰出代表。她视野宽广,品德高尚,心胸开阔,性格开朗,多才多艺,体魄强健,外表出众,从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天下友” 的动人事迹,已经家喻户晓,并被国家教育部门载入各种教科书,纳入中小学校乃至一些高校课堂之中。马宇歌正在以自身的成长进步,影响和激励着一代新人的健康成长。
马宇歌1999年初,11岁时被挑选进北京的清华附中 “一条龙试验班”,从初一上到高三。然后通过全国统一高考,于2005年夏进入北京的清华大学。大学四年,是该校优秀学生干部、体育健将;课余主管清华大学电视台一应学生工作,系校园名主播、记者、编导、策划、播音组组长;在校期间被公认为全国大学生所崇拜的偶像,更是清华的一朵 “校花”。2009年7月15日,马宇歌获文理科双学士学位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毕业第4天,7月19日她率同班同宿舍同学一行3人,飞赴欧美全球高校总排行居第84位的尼赫鲁大学(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 简称JNU),攻读硕士学位。走后,母校清华大学校友总会在当年,主动任命她为印度次大陆清华校友首任总召集人。2009年内,马宇歌值国外留学首度寒假到来的前夕,于印度首创尼赫鲁大学中国留学生第一个全校性学生组织,另在当年放寒假前同时首创印度全境中国留学生第一个全国性学生组织。以上两组织,她在2009年内均被大家各推举为首任主席,任职至今。她的这些创举,不仅得到了中华人共和国教育部国际合作司、团中央统战部和我国驻印度大使馆教育组的首肯,而且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当时都有报道记载。
马宇歌去印度以后第一次现身在中国官方权威主流媒体上的情况,详见《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10月1日该报驻印度首席记者廖政军的新闻报道《印度华侨华人:为祖国强大而骄傲》一文。马宇歌留学印度,分别任学生会首任主席的以上大小两个学生组织,至今已在国内外为大家举办了一系列有益活动。她和同学们一起,竭尽所能为海外学子和他们在中国国内的各自家庭,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种种有效帮助,受到留学生们的一致欢迎与拥戴。2010年4月7日,马宇歌又以极其优异的在学成绩,赢得全球排名前四位的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录取通知书。之后她应中国驻印度大使馆之邀,率同学们参加完在新德里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1周年国庆招待会,于2010年9月30日告别大家,只身飞离了印度;当日转经莫斯科抵达英国首都伦敦,入学牛津大学的沃尔夫森学院(Wolfson College),攻读区域发展规划研究专业至今。中国驻印度大使馆教育组前后两任负责人,在去年和今年分别举办的新德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招待会上,当大家面对马宇歌一直所取得的各方面成绩,和为海外留学生做的件件有益工作,公开进行了表扬,有关报道图文并茂见载于中国官方全国性的主流媒体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系。
马宇歌现在既是一名牛津大学在校生,同时又是一名尼赫鲁大学在校生。因为她在尼赫鲁大学的学业并未完全结束,去牛津离开尼赫鲁大学,办的是暂时休学手续。马宇歌将来还会回到尼赫鲁大学,读完硕士学位规定的最后一点学分的。今年2010年她拿录取通知书去牛津大学报到,会一直在牛津读到获取那里的博士学位为止。
马弘毅先生分几个阶段,用历史上当时出版的大量书报刊文献等各种证明材料,实实在在地介绍了马宇歌是怎么先制定完一份人生计划,实现一份人生计划 …… 然后再制定一个更高层次、更高阶段的新的人生规划,按部就班实践努力,再实践再努力—— 如此这般一路凯旋走来的。结合着诸多生动事例,马弘毅教授特别深入地揭示了其中的一个个为什么及其人文哲理。他倒着先由牛津大学现在的马宇歌讲起,往前,自小学一直讲到马宇歌的长大成人。使在场的同学们通过亲眼目睹电子屏幕上展示的PPT内容,被这个女孩一步一个脚印,诚信而坚韧不拔的开创精神和远大抱负彻底折服了。当场,大家受到强烈感染,向上的激情被激发出来,踊跃提问,和马弘毅教授近距离互动交流。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0级心理学专业本科在校女生陈宇同学提问:“请问当前我们最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马弘毅教授回答: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确实发现全国各地高校生目前存在着一种较为普遍的消极现象,看了日益让人痛心!很多大学生没有远大理想,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只是混一天算一天在那混文凭;前头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人生诸多严峻挑战,他们居然天天不干正事,一个赛一个地长时间沉迷于电脑游戏、异性网聊等与前途无关的小儿科娱乐之中,学业荒疏。这还在其次,要紧的是长此下去,没了年轻人的志气,那是影响自己一辈子的特大坏事!这种同学将来怎么办呢,我都为之着急!要知道,现在的国内大学毕业生即使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工资也仅仅和当地民工收入持平而已;更有甚者,有的还不如民工每月挣得钱多呢。难道大家还看不到面临的危机想办法努力吗?”
马弘毅教授语重心长地说: “你们这个年龄,正处在自我实现无所不成的最宝贵阶段,也是人生唯一的一个相当好的阶段。只要向上努力,干什么成什么。错过这个阶段,浪荡过去,将来一定后悔。抓住这个阶段积极努力,为一辈子奠定坚实基础,绝对受益终生;相对来讲,也会使你们的人生以后不再那么难了。”马弘毅教授强调: “青年学生必须尊重师长,尊重父母,敬畏文明,要主动寻求经验丰富的前辈们的悉心指引。否则,等于把个人置身于原始社会,摸索着怎么让自己再从猿猴重新变一次人。由此势必会被拥有前人智慧的有为青年铿锵进步足音所淹没,所淘汰。要想达到创新,必须先会继承人类的文明成果。”马弘毅先生“寄望于同学们能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结合中国的需要和世界的未来,担负起自身的责任。第一,制定符合自己切实需要而又实际可行的学习生活工作规划;第二,制定切实可行的进度表;第三,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息表,从而使我们的灵魂富有生气,充满活力,督促自己向着树立远大目标的方向奋勇前进,赢得自己辉煌的未来。”
马弘毅先生最后告诉大家,五年前马宇歌考上清华大学入校的那一天,他在回答女儿 “爸爸妈妈最后还有什么叮嘱”的问话时,临别交待自己孩子就两句话:“ ‘今后进入高校,凡事断定那是在创造,便可参加;凡事断定那纯属于消费,你要尽量远离! ’ 如此把握好自己,行事准则简单易行!”2010年11月25日周四下午,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举办的这次《大学四年的人生规划与未来发展》讲座,给在场的师生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马弘毅教授临别时的告诫,更是发人深省:“青年无所不成但须远离小儿科,积极创造才能赢得未来!”
负责首都师范大学良乡校区基础部教育学院学生工作的女教师张婷旖,在座谈会现场希望马弘毅教授继续关注我校的同学们,为大家的学习、生活、工作,多多提供辅导和指引。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0级心理学专业本科在校男生李逸尘是班级团支部书记,他说:“类似这种十分贴近实际又不流于空谈的座谈会,自己到场收益良多,的确不虚此行。还希望能够继续举办,以便有助于同学们完成好第一个人生规划的实际制订工作。”
来源:中国青年网(作者: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编辑: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