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求解民营企业发展之困

2012-04-02 11:54:43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一方面是国家鼓励民营企业进军金融、电信、铁路、基础设施等行业,另一方面是民营企业屡爆债务危机和集资风波,生存环境不容乐观。在世界经济仍不景气的背景下,政府给民营企业注入的“强心剂”能否打破“玻璃门”“弹簧门”?民企能否抓住机遇,摆脱“进退两难”的困境?此间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民营企业家圆桌会议”上,各界人士对此展开激烈讨论。

“强心剂”传递鼓励民企发展积极信号

近年来,伴随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的需要,民营企业获得政策利好趋势日益明显。国务院2005年出台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2010年出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36条”),基本构成了促进民间投资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框架。

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在今年“两会”上表示,“新36条”相关实施细则今年上半年必须出台;3月28日,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密集的政策出台传递出政府继续扶持民营企业发展、鼓励民间资本释放活力的信号,多数人士认为,在目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的背景下,政府给民营企业注入了大量“强心剂”。

在本届论坛上,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表示,2011年中国民营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截至2011年底,全国民营企业达到964万家,同比增长70%;从业人员(含个体工商户)突破2亿人;注册资本金超过25万亿元;全国的平均投资增长23.6%,民营企业投资增长达34%。

据保育钧分析,当前外需持续疲软,内需放缓,双重压力要求加大民间投资力度。“新36条”实施细则今年有望出台,政府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领域,大量投资机会将会涌现。

“政策短板”让民企仍在“玻璃门”外徘徊

“新36条”实施将近两年,大环境不断向好,但在垄断行业和领域,制约民营经济进入的“玻璃门”“弹簧门”依然存在。

与会嘉宾认为,在一些行业、领域,民营企业看得见进不去,或者进去一半又被弹回来,这导致很多中小企业仍挣扎在生存线上,民营企业融资难、投资难、创新难、盈利难等问题越发突出。  日前,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发展研究基金会对全国16个省市的企业家生存状况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民营企业家认为国家税收政策对民营企业倾斜度还不够;地方政府的服务支持作用还不明显;民营企业的投融资环境依然是发展的最短板。这些外部因素都直接制约了民营企业发展。

保育钧说,2011年中国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面临原材料大幅涨价、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融资难、税收负担重、市场准入的“玻璃门”没有解决、民营企业权益保障没有很好落实等问题,民间投资积极性受到影响。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在节能减排、智能电网、低碳环保等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民间资本可以同国有资本同台竞争,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国家鼓励投资的领域,民间资本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来自论坛的调查显示,40%的民营企业期望进入金融领域,进入教育、医疗行业的比例占20%。

论坛年会代表、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则认为,对一些公益性行业,如果民营经济进入而又不让其承担公益职能,就会产生一些很尴尬的问题,双方无法达成利益平衡。这体现出现在政府还没找到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一些领域的监管办法。

大环境倒逼民营企业“练好内功”

与会人士认为,在进一步强化民营企业发展的制度设计与机制创新,尽快促进形成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同时,也应看到一些民营企业在重重困难中逆势而上,做大做强。国家逐步放宽民间投资准入范围和降低投资门槛的同时,大环境也倒逼民营企业练好内功,从而不断发展壮大。

保育钧说,目前中国970万家民营企业,注册资本25万亿元,平均到每家不到300万元,力量分散,亟待加强联合重组和管理制度创新。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既要依靠政府不断推动改革,也要靠企业自身加强创新。

郭庚茂认为,除体制、政府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外,民营经济需要进一步提高适应宏观环境变化的能力,提高自身竞争力。首先要“突围转移”。有些地方因为资源禀赋和成本因素,民营企业难有竞争力,所以要顺应产业转移规律,向适合发展的地方开辟新的战果。其次是转型。我国的民营企业急需转变依靠劳动力和资源环境价格低廉的发展方式,抓创新、抓潜力,集群发展,抱团形成优势。

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郑永刚、春华资本董事长胡祖六认为,目前民营企业的发展应该在专业化中实现多元化。民营企业没有真正的一个准入门槛,所以企业只能通过多元化经营实现利益最大化,扩大企业规模。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则认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应更侧重高科技投资,以设备投入来增加核心竞争力,尽量减少对人才的依赖。

来源:新华网(记者 夏冠男) 编辑:宁波

编辑: 宁波  标签:    

精彩热图

北极熊宝宝亮相德国动物园

6000朵玫瑰插马桶,美院教授另类示爱引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