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大明谈民生:老百姓钱包鼓了 才能幸福
2011年,姜大明郑重承诺了26件实事,并于去年年底全部兑现。今年他再次承诺了35件实事,件件关乎老百姓生活。
民生大单在拉长,钱从哪里来?姜大明再次露出笑容:为老百姓办事,咬紧牙,挤一挤钱就出来了。
“做这些事儿,说到底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过上好日子,老百姓就会拥护你跟你走。”他话语朴实,“共产党能夺取政权,当时提到的口号都是和民生相连的。民生是政府最大的一件事情,搞好民生我们得有财政收入,所以我们要发展经济。”
2011年新增财力的七成投向民生,全省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54.8%,比上年提高了3.8个百分点。“随着财力的提高,我们还要增加。”姜大明表情十分坚决。
“民生也不是说花点钱做点好事儿就完了。”他说,现在我们要建立社会保障的制度框架,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范围,逐步提高水平。
为什么把民生一二三地列出来呢?姜大明解释,“要让老百姓知道,今年我会得到哪些实惠。另外对政府也是一个约束,提醒自己必须做到、做好。”
山东是人口大省,经济总量不小但人均不多,要完成这些民生实事并不容易。姜大明坦言,去年总体完成是顺利的,还有四项超额完成。“完成最不轻松的,是新农保和城市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
“我们也感受到压力,有些事儿咬咬牙就能做到。我常说,你少吃一顿饭、少买一辆车,就能解决一些问题。”他语气坚定。
每月55元,对于一些农村老人来说,是摸得着的实惠。“在临沂搞集中发放时,一些老人讲,爹亲娘亲不如共产党亲,这种话好些年不讲了。给老百姓办点实事,他们是感谢的。”
谈政府 要敬畏老百姓
在公众和媒体面前,姜大明是个没有“官架子”的省长,非常爱笑,平易近人。然而,谈及政府自身建设时,他脸上露出了严肃的表情。
“社会发展中,政府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党委的大政方针,政府要贯彻实施,因此政府自身建设至关重要。”他说,今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三个政府”的建设,即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和廉洁政府。
山东省去年通过了《山东省行政程序规定》。他说,在全国两会之后,山东省各级政府将以实施行政程序规定为抓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政府首先是法治政府,要依法行政,第一必须守法,第二正确依法行政,不能越位,不能错位。”姜大明坦言,现在存在一些不守法的现象,“因此要规范。”
谈到服务型政府时,姜大明再次提到一句话,“对人民群众要常怀敬畏之心,为老百姓办事要常抱歉疚之情。”这是他在很多场合都在重复的一句话。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引用古语说,这是历史反复证明的,“以前说跟老百姓是鱼水关系,我觉得现在是血肉联系,打断骨头连着筋,因此,我们要敬畏老百姓。”
此外要有歉疚之心。“老百姓的期盼很美好,有时候我们的工作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因此有时候做事就经常觉得有亏欠,我们要不断去反省、去做好,这样才对得起老百姓。”
腐败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姜大明毫不避讳地谈到当前的腐败现象。“要用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例教育党员、警示干部。”他强调,要严肃查处腐败分子,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树立形象,取信于民。
“为什么要树立形象?因为你的形象被损害了,极少数的腐败行为给党和政府造成了很大的损害。”他严肃地说道。
沉吟一下后,他脸上再次露出笑容,“提出廉洁政府,这是我们对社会的一种回应,是我们取信于民的努力。”
来源:大众网 编辑:许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