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用工形势好转 劳动力结构调整不容忽视

2012-02-13 11:54:43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政企协力多措施“留人” 熟练劳动力回流珠三角

2012年初,广东将再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初步预计提高幅度不低于13%。其中,深圳新版最低工资标准已于2月1日起开始实施。调整后,深圳市2012年全日制就业劳动者最低工资由1320元/月上调至1500元/月,涨幅达13.6%,位列全国已公布最低工资标准方案的首位。

尽管工资不再具备绝对优势,但规范的用工环境吸引了不少人到广东等东南沿海务工。大城市的机遇和文化成为对年轻人最大的吸引力。来自四川绵阳的魏明宇没有听从家人建议留在成都打工,依然选择来到广州闯荡。他说:“工资虽然差不多,但广州的机会比成都要多。对年轻人来说,无论是个人晋升还是生活娱乐广州都是更好的选择。”

在多年用工紧张的大背景下,今年广东企业招工形势比预期乐观,并出现熟练劳动力回流珠三角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企业的主要力量已经从招工转向留人,用工的稳定性在显著增高。大型连锁职业中介机构、广东智通人才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公共关系部副总监蔡小梅说,绝大部分企业都在如何留住员工上做了许多工作,如返岗奖励、报销双程路费、改善住宿条件、五天或六天弹性工作制自选等。“今年还看到有企业专招退休的妇联或工会干部为企业的情感专员,帮助员工解决生活、情感等问题,以种种方式增强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

当地政府也在采取各种措施为农民工营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吸引他们留在广东工作。

据广东省人社厅介绍,为促进农民工就业,人社部门已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体系,重点开展农民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搭建“百校千企”培训平台,建立技工院校与产业转移园区对接机制,创新开展“订单式培训”等灵活便民培训模式,打造“客家大嫂”“梅州的哥”“台山厨师”等一批特色培训品牌。按照培训项目技术含量和工种级别实行差别化补助,引导培训机构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开展培训。

同时,为解决企业招工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难的“两难”问题,将企业车间设到乡镇农村,帮助不能和不愿外出的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例如中山市的“大嫂工作坊”和“社区车间”等灵活用工方式充分利用了农村闲置劳动力。这种模式可让农民在家就业增产增收,还能让他们享受企业员工的医保、社保待遇,提高生活保障。

此外,将积分制入户政策适用对象范围扩大至在粤务工城乡劳动者,提高技能、参加社会保险年限等指标的积分分值,鼓励长期稳定就业、有一技之长及获得表彰奖励和积极参加社会服务的农民工入户城镇。积极探索对暂不具备入户条件或不愿意落户广东,但在城市工作3年以上的农民工给予“城市工人身份”,享受社会保险、子女教育、公租房等公共服务待遇。

广东省社科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所长郑梓桢说,“政府、企业和社会都在努力营造外来工的‘第二故乡’。在各种措施的努力下,城市给予了外来工最大的自由度,拉近了城市与外来工的心理距离,吸引外来工留下来。”

--忍短痛坚决转型 调结构赢长远发展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出口依赖型企业由于劳动力成本增加而感到压力巨大,认为增加的人力成本挤压了企业生存空间。在外部市场萎缩、汇率波动下企业利润变得十分微薄,以10%速度上调的最低工资标准让企业感到难以承受。

对此,部分企业家及专家认为,目前的劳动力成本没有真正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广东劳动学会副会长罗明忠认为,在多数企业中,劳动力成本占产品成本的比重事实上并不高,因此正常的工资增长并不会对企业的生存发展造成实质性的影响。而且,企业必须学会调整应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也是倒逼企业升级转型、调整生产结构和市场策略的好时机。

专门生产礼品玩具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广东全宇工艺玩具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松辉告诉记者,原材料价格、运输成本、汇率变动等因素都会成为调高产品出口价格的理由,唯独劳动力成本不行。这是因为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占企业生产成本的比重不合理,而这也是我们长期被欧美国家指责之处。因此,提高劳动者工资待遇,吸引他们留下是企业应做的事情。

专门研究劳动经济学的中山大学教师阳义南则认为,当前劳动力结构性的数量短缺掩盖了劳动者素质、结构水平低下导致的严重后果,即劳动者的素质水平无法应对产业升级的步伐。这将会成为今后产业升级的一个严重障碍,延缓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

因此,有关专家建议从两方面入手,应对短期劳动力数量短缺及长期人力资源与产业结构匹配问题。

从短期而言,政府部门应转变职能,加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强化信息系统建设。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副会长谌新民建议,发布就业景气指标数据,让劳动者知道各地需要什么人、薪酬水平,减少企业和劳动者的盲目性,引导劳动力市场有序运行。同时,开发多种灵活用工方式,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

从长远而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要共同努力,提高就业稳定性。谌新民、阳义南等专家建议,企业和劳动者加大专业性人力资源培训,利用技术强化企业与员工的关联性,形成“锁定效应”。政府的培训服务应转向与企业合作,由企业对劳动者提供专用型劳动资本培训。这一方面可提高劳动者技能和素质,另一方面“锁定效应”能够增强用工稳定性,也有利于政府减轻就业指导的负担。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编辑:冯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真实世界中的十大超能英雄

不带这么恶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