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地方金融过度扩张引发的金融结构失衡问题

2012-01-16 16:38:46 来源:金融时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金融结构失衡制约着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金融市场结构失衡会从多方面制约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首先,地方金融机构区域分散化的发展模式会使自身风险敞口扩大。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无论是金融市场还是金融机构,只有集中发展才能提高安全水平和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美国金融业的过度扩张和分散化最终引发了国际金融危机,而我国正是因为具备一个高度集中的金融体系,才能免受危机的侵害。地方金融过度扩张导致其内部资源过于分散化,进而会将更多的风险点平铺在市场平面上,加之外部监管缺位和相对于远不及大型金融机构成熟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极有可能会为未来的金融市场发展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第二,单一的金融市场结构会抹杀效率,致使金融与实业分离。地方金融机构扩张受到成本上升和规模报酬递减的双向挤压,加上水土不服等不利因素,以致其在扩张后很难找到效率持续提升的空间。效率源于竞争,但这种仅凭盲目扩张来拼资产、比规模的抢占式竞争,实质上是低水平的恶性竞争,因为这种竞争模式并未带来金融创新和效率改善,而只是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简单的资产膨胀。另外,金融市场结构单一导致的创新乏力使金融与实业逐渐分离,照这样发展下去将会出现分割经济问题,即一边是银行存贷的倒挂,一边是企业巨大的资金缺口。第三,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将阻碍金融改革的推进。金融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体系,而地方金融机构的扩张只是金融市场向银行领域单边靠拢,变相地挤压了资本市场的发展空间;反过来看,资本市场的发展又会引发使银行业去中介化的金融脱媒现象,二者相互之间存在着对冲的矛盾,如果发展过度地偏向一端,则会限制或制约另一方的发展。此外,金融机构的发展如果只注重资产规模扩张,将会阻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因为利率的波动会产生资产价值风险。

规范和控制地方金融的过度扩张有助于推进金融结构优化目标的实现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应当重视和审慎对待地方金融机构过度扩张所引发的金融市场结构失衡问题,进一步明确我国金融市场结构的最优定位,并采取有效的办法来实现这一目标。金融市场结构是集中还是分散或者是二者的结合,取决于不同国家的特殊情况和经济发展阶段。金融集中有助于抵御风险;金融分散可以促进生产竞争、提升效率。国内外学术界关于金融市场结构最优化问题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其中有的观点和主张对我国金融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笔者赞同有的学者提出的某些观点,总结前人的成果并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目前最优化的金融市场目标结构应该概括为:一国的金融力量必须要集中,并且要在此基础上做到层次分明,功能各异。所谓的集中是向上集中,地方金融的余额应存放在上一级的大型金融机构,而大型金融机构的余额应统一存放在国家的银行或机构。地方金融机构需要资金,可向上一级大型金融机构拆借,大型金融机构需要,可向国家银行去借。这样,在一般金融机构手里不至于有过多的游资,可以避免其向外扩张,国家统一控制金融业的游资,以防止这些机构利用游资越轨经营而造成风险的累加。基于上述看法,笔者认为,地方金融的健康发展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第一,金融市场的层次要分明,地方金融应找准市场层次定位,集中内部资源走特色金融的发展道路;第二,加强体制内部对于地方金融机构的掌控力,防止其盲目发展。具体来说,为了防止金融资源重叠、效率低下、改革受阻等问题的发生,应严格地限制地方金融机构过度地扩张,使其立足于当地,将市场定位于服务中小客户,并在此基础上灵活多变、竭力创新以提高自身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第二代"奶茶MM”保送清华

巨型贺岁灯笼亮相央视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