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依托资源优势 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2012-01-13 16:34:10 来源: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我们拥有灵渠积淀的深厚文化以及湘江战役革命历史这一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这使得兴安这个‘中国魅力名镇’始终受外界瞩目”。兴安县县委书记罗永东说,“兴安县将紧紧抓住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历史机遇,通过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扩大文化旅游产业规模,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旅游经济。”

兴安县系桂林市属县,距桂林60多公里。桂林以山水甲天下闻名于世,兴安县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获得“全国十大魅力名镇”,兴安和阳朔作为大桂林的两颗旅游明珠,分别位于桂林南北两端,素有“一根扁担两个箩,南有阳朔北兴安”之称。

当前,为进一步响应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出的“文化大宣传”号召,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国各地上至省(自治区),下至各县(城区)都纷纷摩拳擦掌,各显神通,将当地的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与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深入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而兴安县也适时而作,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和发展。

“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这是清代著名诗文大家袁枚于乾隆四十九年第二次到桂林时在兴安写下的一首七绝。两百多年过去了,如今兴安依然山清水秀,诗意盎然。

如何推进兴安的文化旅游建设?罗永东认为,“十二五”旅游产业要结合兴安的资源优势,重点要打好“四张牌”,即以灵渠为代表的历史文化牌、以“华南第一峰”猫儿山为代表的生态文化旅游牌、以湘江战役革命历史陵园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旅游牌、以乐满地度假世界为代表的休闲旅游牌。

第一张牌:灵渠,堪与长城共壮怀

灵渠古称秦凿渠、陡河,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是一条沟通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古运河,它与陕西的郑国渠,四川的都江堰一道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当代著名诗人贺敬之曾作《秦渠奇迹》:灵渠奇迹两千载,堪与长城共壮怀。振!我十亿腾飞翔,马嘶万里催人来。

兴安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也是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秦始皇为统一岭南,命史禄于公元前223年至214年兴修,初名秦凿渠,唐以后改今名。灵渠的兴修,促进了中原和岭南经济文化的交流。解放前年久失修,堤坝崩塌,渠道淤塞。解放后经多次修建,成为兴安重要农田灌溉河道。

灵渠至今还是当地的重要农田灌溉河道,能灌溉周围4万多亩土地,是当地民生的必要保障。此外,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渠也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吸引了大批国外游客,拉动了当地第三产业的繁荣发展。

“我们以前主要是以打鱼为生,收入很微薄。如今政府扶持和鼓励我们这些居住在灵渠周年的村民大搞‘农家乐’,并让我们在灵渠景区摆渡游船接待客人,这些举措都使我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南陡口村村民艾志家告诉记者。

漫步在古老的秦堤上,脚下是潺潺流水,满目是苍郁古树。湘漓分派亭、南陡阁、鲤鱼洲、四贤祠、飞来石、三将军墓......秀丽的风光,众多的文物古迹。

古灵渠流经兴安县城长约一公里的街市,俗称“水街”。溯灵渠而上,泛舟水街。近千米的灵渠水街,两岸坐落的民居鳞次栉比,均为青瓦白墙,木雕花门窗。当地居民告诉我们,水街民居的建筑风格可用“青砖灰瓦马头墙,胖柱肥梁小闺房”来形容.......

畅游灵渠水街,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具有浓郁岭南风情的市井画图。今天的灵渠,以其浓郁的历史文化魅力,已成为国内外旅游者向往的胜地。

第二张牌:华南第一峰 奏响生态文化旅游最强音

在兴安、资源、龙胜三县交界处,一峰突兀而起,这就是海拔2124.5米,号称“华南之巅”的越城岭主峰——猫儿山。

猫儿山位于兴安县西北部,距兴安县55公里路程。去年初这里遭受的严重的冰冻雪灾,给当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相当严重的损失,然而当地群众在灾后建设中大力种植毛竹,很快恢复了这里的生态环境。

2011年7月,猫儿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这是广西首个森林生态系统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是在今年6月28日至7月1日在德国德累斯顿举行会议时作出决定,将包括猫儿山在内的18个保护区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陆定一曾亲笔为猫儿山题词: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庐山之幽、峨眉之秀。近年来,猫儿山已成为人们寻幽览胜,探险避暑,养生度假的绝好去处。

此外,关于兴安的生态文化旅游建设。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9月,《兴安县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规划》(下简称《规划》)在县政府常务会议上获得批准,该《规划》是兴安县第一部以乡村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为核心的专项规划。

根据规划,在通过5至10年的建设后,兴安将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知名的乡村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到2015年,全县乡村生态旅游年接待游客将达到2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1.2亿元。

第三张牌:依托“湘江战役”革命史 推进红色文化旅游建设

“湘江战役”是扭转红军命运、扭转中国革命命运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战役。1934年11月,长征中的中央红军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突破敌人封锁线,一举粉碎了蒋介石妄图围歼红军于湘江东岸的计划。因突破湘江战役,兴安县被誉为“改变中国历史的故地”。

近年来,红色旅游蓬勃兴起。兴安县依托红军突破湘江这段革命史, 凭借其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整合优势,先后建立了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湘江战役的指挥所红军堂、红军标语楼、老山界等廉政教育基地,打造出了一条党风廉政教育的红色之路。如,建立湘江战役红军过江指挥部红军堂,通过现场讲解湘江战役的情景,体验当年的红军冒着敌人炮火前进仆后继的冲锋情景;组织重走当年红军二纵队翻越的老山界,体验当年红军艰难走过老山界的困难场景等等。精品旅游线路深受游客青睐,旅游产业取得了较大突破,呈现出前较好的发展态势。

与此同时,兴安县紧紧抢抓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建设的契机,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大对红色旅游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开发,不断改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精心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2011年上半年,兴安仅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就达37.32万人次,同比增长221.77%。在红色旅游的带动下,兴安历史文化游、主题乐园游、乡村生态文化游也得到长足发展,全县旅游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态势。

据悉,2011年至6月,兴安县接待旅游人数达186.6万人次,同比增长31.6%,实现旅游总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36.3%,位居全市前三名。

第四张牌:乐满地休闲世界 打造中国的“迪斯尼”

乐满地休闲世界位于兴安县碧波旖旎的灵湖西岸的乐满地森林度假村,由台商马志玲先生投资兴建,是国内风格独具的休闲型度假别墅区,也被称为中国的“迪斯尼”。

该休闲度假世界占地6000余亩,是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中国自驾车旅游品牌十大景区,是广西目前最大的旅游台商投资项目,整个项目计划投资总额为31亿元人民币,由全球第一大华人证券商——马志玲先生投资建造。

据了解,兴安乐满地已通过验收,成为全国性示范企业。

桂林市委书记刘君说,长期以来,桂林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做好服务工作,为台资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批台资企业在桂林快速成长,逐渐成为行业和领域“领头羊”。“比如,乐满地落户兴安后,迅速改变了兴安的旅游格局,调整了兴安旅游产业结构,提升了兴安的旅游效益。”

据悉,乐满地休闲度假2010年接待游客为120万人次,收入1.13亿元。通过与桂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巧妙的结合,乐满地休闲度假区树立了自己的旅游品牌,桂林市也得以运用相对成熟的旅游产业搭建起市场平台,高起点开拓自身的特色文化产业,打造文化产业集群。

来源: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  编辑:冯媛

编辑: 冯媛  标签:    

精彩热图

世上十大奇特杂交动物

新生宝宝的白日梦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