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两会代表热议转变发展方式

2012-01-12 13:52:42 来源:贵州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把提速转型作为经济工作首要任务

打造煤炭产业链推动资源深加工

赵伟荣委员(中铝贵州分公司碳素厂副厂长)与省经信委主任王江平的对话——调结构育产业走出资源依赖

由于工作的关系,省政协委员赵伟荣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发展资源精深加工,推进“四个一体化”内容很感兴趣,并就此事与省经信委主任王江平进行了交流。

赵伟荣叙述了这样一个事实:“我觉得,我省在现阶段提出推进‘四个一体化’非常到位,真正说到了工业强省的点子上。当然,对我们公司来说更是一件好事。”

王江平表示赞同:“这也是我省工业发展现状所决定的。我省工业相对落后,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对能矿产业和原材料工业的过度依赖。要提升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就需要脱离这样的过度依赖性,发展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不过要将其培育成为支柱产业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必须进行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否则就会陷入‘资源陷阱’的怪圈,也就是资源越多就会越穷。”王江平补充道。

“如何进行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王江平显然有所思考,“我认为要走‘多联产、多产业共生耦合’发展路子,结合现有的资源禀赋和原材料基础条件进行资源精深加工。”

赵伟荣对此很认同,“中铝公司也看到了这个问题,准备在‘十二五’期间投资300多亿元,建设贵阳、遵义两个煤电铝一体化循环经济工业基地。目前,我们公司正在推进热电联产项目建设,积极筹备与华电塘寨发电公司合资建设自备电厂,届时将会把电价降低1毛钱左右。”

王江平对下一步发展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要千方百计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提升产业的配套能力,拓展产品的消费市场。一是要加强资源配置改革;二是要大力培育民营经济,借助其活力推动产业发展;三是要加强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提升国有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市场运作能力;四是加强技术创新工作。”

黔中经济区助推贵州加速度

张晓萍委员(省发改委副主任):“一核三带多中心”空间开发格局呼之欲出

黔中经济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确定的重点经济区。国家将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摆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的优先位置,实施特殊政策支持,为黔中经济区城镇群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举全省之力把黔中经济区打造成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经济增长极,新形势下黔中经济区城镇群这一新“宝藏”,必将带动贵州全省特别是民族地区尽快富裕起来,助推贵州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按照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空间开发模式,推进形成以贵阳-安顺为核心,遵义、毕节、都匀、凯里等中心城市为支撑、快速交通通道为主轴的“一核三带多中心”的空间开发格局,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充分利用自然山势、水系和喀斯特地形特点,建设土地节约利用、经济文化繁荣、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山水田园城镇。

魏定梅代表(贵阳市规划管理局总规划师):做好规划塑造城市之魂

在黔中经济区整体格局中,充分发挥贵阳发展首位度、产业支撑度、信息集聚度、人才集中度高的优势,加快区域生产要素、经济信息要素、消费人群要素向贵阳城市群集聚至为重要,贵阳自身加快发展尤为重要。

未来一年,贵阳市将在2011年编制的较高水平规划基础上,提升贵阳市“融入国际化、实现现代化、体现人文化、突出生态化”水平,为城市注入灵魂。

在方位上,加快贵阳城市空间向西与清镇连片发展,依托环城高速公路南环线、甲秀南路、富源路等骨干路网,推进花溪、小河等区域城镇化进程和产业集聚,带动青岩-惠水区域的协调发展;在人才上,可以充分利用高校聚集区的科技、人文资源与当地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努力建成“山水生态城、低碳示范区”;在交通上,以龙洞堡机场改扩建为契机,建设“龙洞堡新城”,主要发展航空港、航空物流、生态居住、特色食品工业、生态旅游等;在产业上,加快麦架、沙文区域的产业集聚,建设“沙文高新技术新城”。

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宋晓路代表(遵义市委常委、余庆县委书记):发展县域经济实现进位突破

今年,余庆将紧紧围绕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及“凤冈会议”精神,紧扣“稳中求进,提速转型”的总基调、总目标,坚持走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特色经济为主导,以中小企业为主角,以城乡协调发展为主线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确保全县经济发展实现增比进位突破。

我们准备一是抓投资抓项目,强化项目编制、储备、实施、对接等工作,确保全年完成48亿元的投资目标,力争同比增长60%;二是推动“一二三产”协调发展,一产上,突出农民增收这个核心,走好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路子,确保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7%。二产上,加快完善园区配套功能,加快资源开发利用,全力引进相关企业产业,做大工业总量,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45%。三产上,突出城镇化带动的关键作用,力争全年完成城镇投资25.5亿元。突出旅游产业的拉动作用,全年完成旅游投资10亿元以上,带动第三产业增长17.5%以上。突出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力作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三是开放开发改革创新,这是出路和动力。

宋霖代表(正安县县长):奋力实现GDP增速跨10位

今年,正安将以“凤冈会议”精神为动员令和冲锋号,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力争实现GDP增速在全省跨10位的总目标。

今年如何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园区集聚,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二是强化城镇攻坚,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力争实现城镇人口25.6万人,城镇化率39.9%;三是强化产业结构调整,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减少贫困人口3万人以上;四是强化投资拉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全年完成产业基础设施建设2亿元以上、工业及园区建设25亿元以上、城镇建设28亿元以上、交通和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10亿元以上、教育文卫等设施建设5亿元以上;五是强化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确保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亿元以上;六是强化改善民生,统筹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七是强化社会管理,突出安全稳定,全力构建和谐社会。

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曹国民委员(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结构调整的主方向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对我省要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非常赞同。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完全符合贵州的实际,尤其是在省委、省政府提出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以后,我省经济正在提速和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和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方向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制高点,因此我们一定要未雨绸缪、因势利导,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当然,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培育和引进,这是我们发展先导产业和知识产业的智力支撑和保障;二是要更加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建设,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三是政府要出台扶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四是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由政府主导并引入民营资金和社会资金;五是要从贵州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对有成长性、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给予全力支持,使之形成规模和产业化;六是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时候,要注意经济规模和产业配套。

刘飞委员(省长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良好环境为企业发展树立信心

新兴产业必然要取代传统产业,也只有新兴产业取代了传统产业,经济才能真正实现高速腾飞。

我们要实现工业强省,必然要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入手,走传统工业发展的老路行不通。当前,我省提出要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真是太及时了。我们长城环保公司一直在做新产品,虽然搞了20多年,但由于以前缺乏发展的气候和条件,始终都是不温不火的。而现在,企业有了强大的信心,因为政府为我们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公司下一步打算大量生产推广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产品,例如我们即将要推出的高科技环保产品光触媒、波触媒和双触媒等,并积极争取政府的扶持支持,扩大企业规模。同时,积极培育市场,争取在两三年内占领国内相关市场,并做好往国外销售的准备。去年,公司的产值只有6000万,今年我们有信心超过亿元。

梁明锋委员(贵州迎宾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黔酒升级品牌文化建设应先行

全面推动贵州白酒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由酿造基地向品牌输出基地转化,必须多层面、多角度地开展黔酒品牌文化建设。

首先,黔酒品牌文化建设需要以产区品牌文化建设为依托。产区品牌文化建设依靠单个企业很难完成,应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整合企业资源共同打造。第二,黔酒的品牌文化建设需要以生产酿造文化建设为基础。消费者只有了解你的生产与品质,才有可能接受和信任你的产品与品牌。第三,黔酒的品牌文化建设还需要以企业的现代化、规范化为载体。第四,黔酒的品牌文化建设更需要以企业合理塑造产品品牌为核心。

品牌文化建设是长期工程,心态不端正,韧劲不足,不可能培育出长期经得起考验的品牌。目前,消费者、市场和资本层面对于酱香酒和黔酒的发展都有着利好期待,我们应抓住市场机遇顺势而为,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出现过大的泡沫,给黔酒发展带来透支性伤害。

余文代表(贵州中烟遵义卷烟厂厂长):抢抓机遇推动贵烟上水平

在贵阳卷烟厂成功实施异地技改搬迁后,贵州中烟又加大了对旗下卷烟生产厂的技改力度,贵州卷烟制造水平飞速进步,贵烟产品结构不断提高,市场不断扩大。

但是这样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仍然不够。摆在贵州中烟面前,需要尽快破解的最大难题就是自有品牌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近年来贵州中烟品牌不断发展壮大,但与行业优势品牌相比差距还较大,表现为“黄果树”品牌结构偏低,“贵烟”品牌规模较小,贵州卷烟工业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去年11月召开的全省烟草产业发展大会,国家烟草专卖局和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贵州烟草要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卷烟上水平”作出更大贡献。这为贵州卷烟工业实现异军突起、后来居上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如今贵州中烟已经具备加快发展的能力和条件,面对工业强省战略的要求,面对行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我们只有做得更好、做得更细、做得更精,才能将发展潜力转化为现实优势。

来源:贵州日报(李勇 谢强 旷光彪 白荧) 编辑:宁波

编辑: 宁波  标签: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龙年春晚十大看点大揭秘

企鹅“探访”南极中山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