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利用回老家探亲的机会,我来到了黑龙江省宾县糖坊乡永胜村,走访了当地的几位农民。通过他们的介绍,我了解到这里的农村面貌和生活与十多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0月6日,我站在永胜村孟家屯的东山上,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金黄的玉米田。远处可以看到,有些人正挥舞着镰刀收割 也有玉米收割机在轰隆隆地在田地里穿梭。走进屯里,我再也看不到以前那种土坯房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崭新的全砖房,有的房顶上还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屯里的土路变成了砂石路,远处不时还传来送货车的叫卖声。
这里地处丘陵地带,经济作物为大豆和玉米,近年来由于玉米价格大幅上涨,一直维持在2元/公斤左右,这里多数农民选择全部种植玉米。据村民介绍,当地的玉米产量最低达到每亩800斤,最高可达每亩1300斤。种植成本包括种子化肥农药,每亩消耗大约200元,按市价计算,每亩种植玉米纯利润为600元到1100元。今年由于雨量充沛,农民们将再一次喜迎丰收年。玉米产量有望达到每亩1300斤。按照人均5亩地计算,今年当地人均农业年收入有望达到5500元。
一位姓庞的农民高兴的介绍说, 他家4年前就盖起了新房,很感谢政府的优惠政策。 他解释说,“过去种地还得交提留,秋后还得送粮,每亩产二百多斤黄豆(大豆)还要上交四五十斤,现在不用了,政府还倒贴钱,每亩给我们60多元补贴呢。”
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这标志着在我国延续了2600年的农业税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农业税的取消,给亿万农民带来了看得见的物质利益,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又一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通过走访我还了解到,这里农民的负担不但减轻了,而且随着机械化的普及,农业生产效率也极大地提高了。一位姓王的农民介绍说,“过去种地基本都是人工的,用大牲畜耕地,现在都是机械化了,过去一个人最多能伺候(种植)10亩地,现在我一个人都能种100亩。”
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民们有更多的额外时间去外面打短工,也有一些年轻人常年在外务工。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自然过得越来越红火。
来源:中国日报网(记者 宋大威) 编辑:孙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