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已完全黑了下来,城市的路灯照亮着人们回家的路。安顿好妹妹,李曼瑾又匆匆回到学校,上6点半的晚自习。 相依为命 姐妹情深:父亡母走,妹妹上学无人接送,书包里常备雨伞;7岁的妹妹就会洗碗、洗衣,只为帮姐姐多干点活儿 悦悦习惯了晚上一个人在家,她说:“不害怕。”
悦悦还习惯了自己上下学,而且书包里常备着一把雨伞。因为李瑾曼在下雨天看到妹妹淋着雨跑回来,浑身淋得湿透。“想想别人有爸妈疼,我心里就特别难受,就买把伞,让她带着上学。”
平常还好说,悦悦生病的时候,李瑾曼不得不左右为难。一次,妹妹发烧了,哀求道:“姐姐,你陪陪我,就一会儿也行。”李瑾曼本想答应,但是听到了上课铃声,她就不得不哄妹妹:“等下次姐姐再陪你吧。”
让李瑾曼欣慰的是,悦悦自己学会了洗碗、扫地、洗衣。几天前,她不但洗了自己的衣服,连姐姐的外套也洗了。回到家,李瑾曼看着妹妹冻得又红又肿的小手,流着泪把妹妹搂在怀里……耳边是悦悦哄她的声音:“我想多帮你干点活儿。我们都好好学习,你别难受了。”
姐妹俩相依为命,已经两年。2009年11月27日,当货车司机的爸爸在往陕西拉水果的途中遭遇车祸身亡,车主在事后仅给了1万元的丧葬费。妈妈孙霞为此精神受刺激,离家出走,不知所踪。
“没了爸爸和妈妈,我决不能让妹妹辍学。”李瑾曼说。2010年春,在河南省汝州市区上初二的她带着妹妹一起进了城。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小平房,她要带妹妹一起读书。
去年冬天,姐妹俩的煤球用完了,没钱买,无法做饭,于是她们靠着从家里带去的几个馒头过了3天。吃饭时,她宁肯自己饿着肚子,也要先让妹妹吃饱。李瑾曼说:“妹妹不舍得多啃,啃一小口就推到我嘴边,也不喊饿,只是一个劲儿地喝水。”伯母知道后,从家里带了两袋小麦到城里粜了,给她们买了些煤球。
今年7月,李瑾曼以优异的成绩被汝州市第一高级中学录取,他们又换房租住在一高附近的一条小胡同里。李瑾曼觉得,现在的生活比原来幸福多了。
坚强女孩种地养家:亲人无力照顾,每月100元房租,是不小的开销;步行20多公里回家只为省2.5元车费。
12月10日晚,记者随李曼瑾来到了她的家。李瑾曼的家在河南省汝州市陵头乡申坡村,离汝州市区里20多公里。偌大的小山村里,一半的农户还是土坯墙。走进小院,东侧的瓦房已经倒塌,堂屋里的地上还晾着发霉的玉米棒。她说堂屋的瓦房也漏雨。
原本,李瑾曼的生活虽不富裕,但是家里还有条件送她到市区念初中。但是,父母一眨眼都不在了,失去顶梁柱,家中便塌了天,就像她的家一样不再为她遮风挡雨。
二伯李清方一说起弟弟家的不幸,眼圈就红了。“出殡那天,咱这里的风俗是男孩背柳幡,本打算让她大伯家的男孩儿背,曼曼(小名)擦干眼泪站到了人群前面说一切由她承担,她可是俺村人几辈子第一个闺女给爹背柳幡的。出殡路上,曼曼背柳幡,4岁的悦悦端着老盆……乡亲们谁看了谁落泪。当时,我就知道俺妮儿有志气。”
二伯和伯母知道侄女很作难,姑姑们也嫁得远,无力帮忙抚养悦悦。于是,这个当时只有15岁的女孩不得不坚强起来,她要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
平时家中的4亩责任田有伯伯帮忙,农忙时节就顾不她们了。去年秋天,趁着国庆假期,李瑾曼一人整整干了5天,才将3亩玉米掰完。今年秋天,她请了两天假,外加3个只能休息一天的周末,才将玉米收完。
掰完玉米,秸秆还伫在地里,麦子更没时间种,李瑾曼实在忙不过来。这几天,她想趁周末刨了玉米秆,开春种些红薯和花生。
每月100元的房租,对李瑾曼来说,是笔不小的开销。种地的收入除吃饭连房租都不够,十几天前,二伯刚帮姊妹俩把农村合作医疗费交了,她的低保补助至今还没发下来。妹妹现在用的笔和作业本,还是李瑾曼初中时的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