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晴雨表”随时感知罪犯情绪变化
与其他病犯不同,艾滋病罪犯家属多数不知道其病情,最了解情况的只有监狱。记者从省监狱管理局了解到,有关法律规定,入狱后,是否将艾滋病情告知罪犯家属,要先征求罪犯本人意见。而现实情况是,多数罪犯都不愿意让家人知道真实病情,主要是担心遭家人抛弃,或产生家庭变故。
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刑满出狱的艾滋病罪犯,监狱也不会向其所在街道或村委会告知病情,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社会对艾滋病罪犯的歧视和出于对个人隐私的尊重。
记者在十六监区了解到,很多罪犯得知病情就像被宣判了“死刑”,杨小哇说,有的罪犯甚至无法接受事实,当场晕了过去。“没了自由,没了健康,一下子丢了两样最宝贵的东西,对人生没了积极的态度,很多人都有自杀倾向”,监区项警官对每一名罪犯的心理状况了如指掌。但这种心理压力同时也压到了管教警察身上。
为每天能及时掌握罪犯的情绪变化,监狱特地在每个监舍门口挂了一块“心情晴雨表”,分别用头像表情标明“高兴”、“一般”、“低落”三种情绪。记者看到,每个罪犯都可以通过移动卡位随时告知警官自己的情绪变化。项警官是高明监狱有名的好口才,正是因为这个,他被调往了十六监区。在罪犯的心理矫治系统中,项警官清楚地记录着每名罪犯的心理矫治情况。发现不好的苗头,他就第一时间去查看“晴雨表”。项警官说,与罪犯谈心、倾听他们的烦恼变得很重要,“有时候一念之间就可能挽救一个生命”。
“在这里,尊重是首要的”
记者看到,艾滋病监区警察着装与其它警察并无它异。没有穿防护服,没有戴手套,徒手组织犯人训练,或只身拿钥匙打开监仓察看病犯,甚至把手放在犯人额头上感受体温,弯腰检查病犯的伤口,没有丝毫的畏惧和紧张,警察与病犯的接触均为零距离。
“在这里没有歧视,尊重是首要的。”杨小哇说,工作中不穿戴防护服,也是让他们感受到尊重不被歧视,艾滋病犯人内心多为敏感,干警在管教过程中不经意的一个握手拍肩举动,都可能会改变他们忧郁烦躁的心情。
有着5年多艾滋病犯管教经历的姚警官告诉记者一个细节,在一次找艾滋病罪犯谈心时,犯人需要填写一个数据,值班警察顺手递给他一支笔,填完数据后,干警不经意说了一声:这笔我不要了,就留给你用吧!原本出于好意的赠送,但犯人却不乐意了,自认为受到歧视,脸一下子拉了下来,干警捕捉到病犯微妙的心理变化后,赶紧收回了这支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