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职责 真诚服务
九年来,闫见海始终不忘“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
随着山里人外出谋生的越来越多,不少的村民举家迁出了山村,但许多邮件还是寄到了老地址,每遇到这种邮件,他都会通过各种途径,千方百计地找到用户,有时为了一封信要几费周折。
狮豹头乡流水村的李红海在外从事工程施工,在他家迁走后,还不断地有些商务信件寄到他的家中,经过多方打听,得知李红海搬到了交警大队附近,但具体的地址谁也说不准,闫见海深知这些信件如果不能及时送到,将会给用户造成损失,出班回来,他顾不上休息,立刻下山到30公里外的城里到交警大队附近的居民区逐门挨户地打听,直到晚上九点多才找到李红海家,看着风尘仆仆的闫见海,李红海激动地说不出话,当即拿出100元钱酬谢他,但被他谢绝了。这样的事情对于闫见海来说太多了,九年来,经他的手死信变活的已有上千封。
2008年元月28日,大雪封山,这天他收到了一封来自河北保定市干休所的一封信,在信封的背面写着这样几句话:“我叫高随山,是一名已经退休的老干部,年轻时曾服役于549团,想寻找失散多年的战友王培生,只知道当年他家是卫辉市拴马乡的,希望投递员能帮助我找到他,谢谢!”按规定,像这样的疑难信件,本可以做为“死信”退回原处的,但退回这封信,就是退回一颗心,退回一份希望。看着这封不同寻常的信件,闫见海背起邮包就走,妻子拦着他说:“你疯了,万一出个事,我们可怎么办!”他劝妻子说:“这位老军人现在一定很焦急地盼着回信,人家对咱这么信任,不管怎么难也要尽快找到他的战友”。
大山深处一片白茫茫,陡峭的山路被冰雪覆盖,他只得凭着记忆摸索着前行,向村民们打听王培生的消息,就这样在雪地里走了一天,到傍晚才打听到王培生现落户于塔岗西后庄,他没休息片刻,就又顶着夜幕前往塔岗西后庄,王培生拿着这封来之不易的信时,眼泪顺着脸庞流了下来,他激动地说:“本想这辈子再也见不到当年的战友了,没想到在有生之年还能联系上,这全靠你啊!”老人高兴之余叫家人炒上两个菜,一定要闫见海留下喝两蛊,他笑着拒绝了,说:“能找到你我就放心了,总算没辜负你们的信任和重托。
“组织上教给俺干这活儿,是对俺的信任。能为乡亲们做点儿事,不辜负组织的重托,俺这心里很踏实。”说起投递途中的艰辛和寂寞,这个山里汉子脸上露出淳朴的笑容 。在这条崎岖的“步班邮路”上,闫见海付出了很多,但也收获着幸福。虽没有丰厚的工资,没有舒适的条件,有的只是微薄的薪水,严寒酷暑和孤独寂寞,但闫见海没有丝毫的抱怨叹息,更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怀揣的激情、默默的奉献。在这些山区乡亲的眼中,他不仅是政府派来的人,更是自己的亲人,每到一个村,生活并不富裕的村民都会热情地把他拉到家中,端上一碗在他们眼中稀罕的糖水,捧出自己采来的山果野味,每到这时,他心满意足了。
省二级公路翟阳线途经狮豹头乡,在卫辉段施工的两年中,由于修路崩山造成许多地方山体滑坡,落下的碎石堵住了他常走的邮路,造成60%的邮路阻塞,两年来他趟河沟、过深壑、爬山崖,从未因为邮路不畅影响投递班次和邮件按时投递,而他所付出的是满身大大小小的伤痕,看着每次出班回来都要“挂彩”的丈夫,妻子总是心疼的掉下泪来。去年冬季的一天,由于天气寒冷,河沟边石头表面结了一层薄冰,想站稳都很困难,况且他还背着邮包,一路上就这么跌跌撞撞走了两天,回到家里,妻子看见满身泥浆、冻得脸色发青的他,忍不住抱着他大哭起来,说啥也要他辞掉这份工作,看着妻子满脸的泪水和久病在床的老父,这个坚强的山里汉子眼眶湿润了,他何尝不想换个工作,为这个家多赚点钱。可为了山里的乡亲,为了身上那身绿色的邮装,为了“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承诺,他放弃了所有外出打工的机会,凭着对投递事业的热爱,将自己的年华献给了这方山水。
这就是闫见海,一名普通的山区步班投递员,用自己的忠诚谱写着一曲生命之歌。时光荏苒,山外的世界一天天地改变着,通讯手段也日渐发达,可太行深处,绿色的邮包依旧是那些古老山村的乡亲们了解外界信息的唯一通道。闫见海,一名普通的乡邮员,时刻牢记“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将脚印印在太行的山山水水之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
来源: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记者 马守国 杨波 通讯员 陶雷)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