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来,一支手电筒、一把镰刀、两条腿,他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执着独行1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两周半,九年来,他没延误一个班期,没丢失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100%,河南省卫辉市邮递员闫见海无数次的重复着这种“简单”的工作。
在河南省太行山区的卫辉市有狮豹头乡,70%的村不通公路,全乡13000多口人分散在200多个自然村散落在崇山峻岭和沟沟坎坎间,交通状况极为恶劣,在当地是出了名的“邮班天路”,也是卫辉唯一一条步班邮路,每次投递需要花费2天时间,正是这条的邮路上,闫见海用的孤傲太行精神写下了“太行鸿雁”之歌,用 “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坚守无怨无悔的为当地老百姓传递着精彩世界。
结缘邮政 矢志不移
据介绍,受邮路环境恶劣影响,狮豹头乡拴马投递段道的投递员像走马灯一样换得频繁,当初闫见海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这个段道工作,没想到这一干就是九年。
每次出班他都需要在深沟老林中走上两天,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每天与他作伴的除了形影不离的邮包,就只有沉睡的大山、寂静的山林和深沟险壑。他每天早晨披星戴月地出发,翻山越岭奔波于峡谷小道之间,一个投递班次回来时已是第二天万家灯火、满天星斗的时候了。如果遇到雨雪天气,道路泥泞不堪,稍不小心,就会滑入谷中,摔跤跌伤是常事,淋湿衣服更是家常便饭。
这几年,曾有好几个在外包工的看中了闫见海要带他出去,家人朋友也不断劝他:“这活又苦又累,工资又少,你图个啥?还不如趁年轻到外边打工多赚点儿钱。”每逢听到这些话,他总说:“乡亲们长年生活在山里,就靠俺这个邮包与外界联络,俺一次不去,乡亲们就会觉得政府把他们给忘记了,再说能为山里乡亲们做点事儿,俺心里也高兴。”
狮豹头乡东拴马的闫七玲是第一个托他存款的用户,当闫七玲将攒下的钱交到闫见海手中时,他开玩笑地说了一句:“你就这么相信我?不怕我把你的钱拐跑了?”闫七玲回答道:“你是政府的人,俺不相信党、不相信政府相信谁啊!”就是这句话让闫见海感到了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感到了大山深处的乡亲们对自己所给予的厚望,更是这句话打消了他“试一试”的念头,更好地为乡亲们做好服务工作成了他矢志不移的志向。
情系太行 心系群众
九年来,闫见海周到热情,处处为用户考虑,事事想在前头,尽其所能地为乡亲们提供方便。他在投递中发现山里的村民接到特快通知单、包裹通知单,要到乡邮政所去取,但是,从山里到乡邮政所路途遥远,村民为此得跑很远的路。如果包裹、特挂信都事先登好清单,直接投送给收件人,这样不就更方便了吗?于是闫见海在征得领导的同意后就这样去做了。如今,村民们在家就可以办理各种邮政业务,打心底里感激这位乡村普通投递员给他们带来的实实在在方便。逢年过节,他总是尽可能赶在节前把钱或包裹送到,使乡亲们能过个好节日。闫见海所负责的步班邮路,地处深山,路上零零落落地住着一些村民,没有集镇、更没有人们日常所需的生活用品,除了帮助乡亲们代取汇款、代收包裹外,他还义务当起了“山区采购员”,谁家的油盐酱醋没了找他,谁家的牲畜病了找他,谁家需要农药化肥找他,乡亲们就连存、取钱也都找他代办,他就自然成了“流动邮局”。日子长了,他和那绿色的邮包构成了大山深处一道独特的风景。
拴马村的闫乃金忘不了,2005年的中秋节,闫见海冒着阴冷的秋雨,走过几十里山路,满身泥泞,将闫乃金儿子从广东寄来的汇款单送到他的手中,闫乃金硬拉着严建海往屋里让,感动的话说不完。
红岭沟村的徐玲容忘不了,2006年的夏季,闫见海顶着烈日,走过崎岖的山路,经过一路的打听,将北京外语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亲自送到她的手。
柳树岭村(卫辉市海拔最高的一个自然村)的咸生财忘不了,2006年大年三十,闫见海顾不上全家团圆,在深山里奔波一天,将新乡中级法院的传票及时地送到他们的手中,使他们按时出庭,避免了一场经济损失,而他却在山里的路上渡过了除夕之夜……
山里的乡亲更忘不了,是闫见海从山外带来种子和技术资料让他们吃到了新鲜蔬菜,他带来的外界信息让他们知道了原来自己的山货在城里那样受欢。山里的乡亲忘不了,残疾人在他的帮助下车成为了养蜂大户,由最初的2箱,发展到现在的十几箱,年均收入达到了一万元,养鸡户不仅在他的带领下不断壮大规模,更是主动帮助他们找销路,不仅签下了当地景点附近的几家饭店销售协议,更是与山东一客户签订了常年供货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