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各地新闻
蟹券消费遭遇"潜规则" 解读"纸螃蟹"牟利手段
2011-10-24 15:17:30      来源:新民晚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眼下正是品大闸蟹的黄金季节。今年的“纸螃蟹”——蟹券较之往年可以用“暴增”二字来形容,但用蟹券提货时,消费者可能遇到种种“潜规则”,而且往往由于蟹券“打闷包”、不是自己购买的蟹券“不清楚买的情况”等原因,导致吃了亏也无处投诉或维权。

案例

“兑”蟹亏了200元

家住浦东新区的毛先生今年获赠一张蟹券。那是一张类似银行卡的塑料卡片,上面标明了“阳澄湖大闸蟹”“580”等字样。

前几天,毛先生上门提货,店家现场抓了10只(5公5母)单价38元的螃蟹。毛先生提出质疑:“我这是580的券,你们给的10只蟹,照你们的标价就值380元,还有200元呢,这不是短斤缺两吗?”没想到店家“淡定”地回答:“你这个券是别人送你的吧,580就是标得高一点,好看一点,当初卖券的时候就没收那么多钱,不信你去问送你券的人哪。”毛先生不可能去问送券的人,只好提着10只38元的蟹回家。

分析

蟹券牟利花样百出

据苏州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的监测,今年蟹券的销售,不管是从数量,还是从价格上,都是“十年来最疯狂的”。正规一点的蟹商一般在蟹券上标明“几公几母、每只蟹重量多少”,但一些“狡猾”的蟹商则会“打闷包”,比如毛先生拿到的蟹券,这实际上是为蟹商兑货时做手脚留下余地。

由于蟹券直接针对的是送礼市场,客户大多是单位团购。由于蟹券多是“礼券”,买蟹人和吃蟹人不是同一人,蟹商销售蟹券往往采取以下几种牟利手段:

以次充好——在消费者不知道的情况下,降低蟹的规格。大闸蟹都是按两定价,每相差一两,价格相差上百元,换掉一只蟹,商家即可赚上几十甚至上百元。

以假乱真——虽然今年阳澄湖大闸蟹产量达到了十年来的最高值——2200吨,但实力雄厚的企业往往在年前即已经预订了大部分货。普通消费者缺乏专业知识,即便商家用别的蟹冒充阳澄湖大闸蟹,也常不知情。

关门走人——有个别蟹券商既没有自己的门店,也没有养蟹的地方,开个网站,招几个话务员就开始卖券。他们采取的模式通常是:先找一家门店,跟老板谈好分成,让老板认这个券。但蟹券卖出去后了,这些券商就“关门走人”了。

来源:新民晚报 编辑:张少虎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形成合力"促大学生就业
>> 详细

各地新闻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决心。>> 详细
点击排行
  国务院任免公安部、文化部等部门国家工作人员
中国拟在第二代身份证中登记指纹信息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