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要闻聚焦
公安部打拐1号督办案民警化装情侣等千里追踪
2011-10-24 14:38:00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犯罪团伙通过拐卖链条,把孩子拐卖到陕西、河南、河北等地

记者:被拐卖儿童是如何被转移的,又被卖到了哪些地方?

杨世杰:在这个案件中,一名犯罪分子在遵义作案,约两个月作一次案。作案后,马上就把小孩送到重庆,这种作案方式给警方侦查带来了很大难度。

从贵州到重庆,重庆到陕西,这是一个中转。陕西的犯罪嫌疑人,一方面把孩子直接卖到河南安阳,另一方面有时也会卖给他的下家陈忠秀,陈忠秀再把买来的孩子转卖到河南、河北。通过这一拐卖链条,很多孩子就被拐卖到了陕西、河南、河北等地。

记者:目前,被解救孩子是如何安置的?

杨世杰:这批被解救的孩子大多在2岁到5岁之间,年龄太小,而办案民警中只有3名女民警,不能很好地照顾这些孩子。为此,公安机关抽调了15名年龄在30岁左右、有照顾孩子经验的女民警前往照顾,并负责护送孩子回家。

另外,目前警方正在加紧进行被拐儿童的DNA比对工作,争取尽快让孩子们回到父母身边。

增强防拐意识,建立打拐防拐长效机制

记者:对于孩子家长来说,应如何防范孩子被拐卖?

杨世杰:在这个案件中,被拐卖的孩子父母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夫妻二人都外出做事,就把孩子交给别人看着,甚至有稍大一点的小孩被独自留在家中。

父母在身边的时候,小孩子一般不会跟陌生人走,但在周围没有熟悉的人的时候,第一个接近孩子的人,孩子就会有亲近感。甚至被吓唬一下,孩子就会跟着陌生人走,这就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因此,首要的是孩子家长对儿童看护要到位,要增强防拐意识。

记者:如何建立一种打拐、防拐的长效机制,不让这种拐卖儿童案件再次发生?

杨世杰:拐卖犯罪的成因十分复杂,单靠公安机关的打击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需要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国家反拐行动计划,齐抓共管,开展综合治理,建立长效机制。

同时,广泛开展反拐宣传活动,增强群众的防拐意识是很重要的。这些孩子的DNA比对完成后,公安机关将举办一个认亲仪式,也将以此为契机宣传增强反拐意识的重要性。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张少虎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形成合力"促大学生就业
>> 详细

各地新闻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决心。>> 详细
点击排行
  身份证法修正案草案:领取身份证应当登记指纹信息
国务院任免公安部、文化部等部门国家工作人员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