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各区县街道、乡镇的公租房窗口就将开始接受普通市民的公租房申请,在京有稳定工作的外地户籍人士也可以依照各区县自行发布的政策申请入住公租房。昨日,根据本市发布的《关于加强本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管理的通知》,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首次被正式纳入公租房准租范围,这对于购房难的“夹心层”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消息。
三类人员可申请公租房
市住保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市将通过新建、收购、长期租赁等多渠道筹集公租房,符合三类标准的人员可以申请公租房。
其中第一类是廉租房、经适房、两限房轮候家庭。第二类是申请人具有本市城镇户籍,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5平方米(含)以下;3口及以下家庭年收入10万元(含)以下、4口及以上家庭年收入13万元(含)以下。申请家庭应当推举一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庭成员作为申请人。第三类是外省市来京连续稳定工作一定年限,具有完全民事能力,有稳定收入,能提供同期暂住证明、住房公积金证明或社保证明,本人及家庭成员在本市均无住房的人员。
“10万元和13万元的标准,是依据去年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测算的。在这个收入水平以下,应该能覆盖本市住房困难的低、中低和中等收入人群。”市住保办相关负责人解释说。
外地户籍最短工作一年
就可申请
一名在北京工作仅一年的外地户籍工作者,有可能在部分区县申请到公租房。“通知”中显示,外省市来京连续稳定工作一定年限,具有完全民事能力,有稳定收入,能提供同期暂住证明、住房公积金证明或社保证明,本人及家庭成员在本市均无住房的人员,可以申请公租房。
“具体的政策要各区县依照自身情况确定,标准也是动态的。”市住保办相关负责人说,各区县可以根据本区县的产业发展、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及住房保障能力等因素确定,最短期限为一年。
同时,如果外地户籍工作人员本身又在产业园区上班,那么他们极有可能在获得社会公租房之前,先在园区内部解决住房困难问题。相关负责人表示,产业园区公租房主要用于解决引进人才和园区就业人员住房困难,具体申请条件由产业园区管理机构确定并报区县政府批准后,便可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