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要闻聚焦
50年中国飞航导弹从无到强 飞航人"活着干,死了算"
2011-09-11 20:24:26      来源:光明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50年中国飞航导弹从无到强 飞航人

资料图片:2011年8月26日,中国飞航技术研究院庆祝建院50周年展厅中,展示该院自主研制的WJ-600中程高速无人机。WJ-600无人机系统是可装载光电侦察、合成孔径雷达、电子侦察等任务设备,全天时、全天候执行战场侦察和毁伤效果评估等任务,并在国土资源等民用领域有重要推广应用价值。其最大任务载重130公斤,巡航速度500-700公里/小时,航程不小于1500公里,巡航时间3.5-5小时。 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攻坚克难

为了尽早结束新中国“有海无防”的历史,1961年9月1日,现在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中国飞航技术研究院)的前身——国防部五院三分院应运而生,新中国“倚天铸剑”的历史也由此拉开大幕。

“就是饿着肚子,就是拼了性命,也要把导弹搞出来!”这是建院后第一代科研工作者的心声,当时,他们正承受着巨大的自然灾害和外援专家撤走的双重考验。无所畏惧、攻坚克难、自主创新,在中国飞航导弹事业诞生之日,这些便成为塑造其精神品格的内在基因。

“海鹰二号”导弹,是我国第一型岸舰导弹,在研制的关键时期,前苏联撤走了技术专家,也带走了所有图纸资料。突破关键技术的最大问题是导弹发动机油箱材料的耐腐蚀性。苏制耐腐蚀材料当时国内生产不了,也找不到可替代材料。“渤海湾的战士们日夜期盼着早日装备自己的海防武器”,时任总设计师、被誉为我国“海防导弹之父”的梁守槃知道,他必须尽快越过这道门槛儿。最终,他从篮球的结构中得到启发,创新研制了双层皮球式油箱,外层坚固、里层耐腐蚀,一举突破了技术难关,“海鹰”起飞!

哪一个型号导弹的研制背后没有述说不尽的故事?“海鹰二号”之后,新中国第一型空舰导弹、第一型超音速飞航导弹、第一型固体多用途反舰导弹、第一型潜射反舰导弹、第一型中程反舰导弹……陆续在航天科工三院这个摇篮中诞生、成长,十余个系列、数十种导弹武器装备,形成了射程覆盖远中近程,发射平台包括舰艇、潜艇、飞机、车辆,飞行高度覆盖高中低空,飞行速度涵盖亚声速、超声速,能攻击海、陆多种目标的庞大的飞航导弹家族。在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某型巡航导弹的精彩亮相,更实现了我军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与此同时,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0项一等奖、3项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近1300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记录了中国飞航人50年自主创新的前行印记。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聚焦“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今天(28日)宣布,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第三次会议研究决定,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瞄准9月29日21时16分至21时31分窗口前沿发射。>> 详细

各地新闻
干部群众普遍认为,“七一”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详细
点击排行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举行 胡锦涛作重要讲话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