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铸长剑 科技佑苍生——速写中国飞航导弹事业50年

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的反舰导弹(资料图片/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的反舰导弹(资料图片/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海军反舰导弹(资料图片/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岸舰导弹(资料图片/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弹阵(资料图片/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导弹发射(资料图片/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国庆35周年阅兵式上的“中国飞鱼”。(资料图片/来源:中国军网)
时光倒流回38年前。
1973年10月,在杂草丛生的荒沟间,进行着一项“奇特”的试验:一台小型导弹发动机头朝下埋在土坑里,只用几根长长的铁丝拴在野生榆树之间作固定,一声令下,露在坑外的发动机尾部烈焰飞腾……难以想象,就是这次根本没有试车平台,而是用原始的“砖头支锅做野炊”办法进行的发动机燃烧试验,改变了中国飞航导弹的历史。由此,中国“玲珑一代”小型飞航导弹横空出世。体积小、重量轻,使用固体燃料发动机,超低空掠海飞行,抗海浪、抗电子干扰,能钻进敌舰肚子里爆炸……在当时,这个还没有被正式立项的“黑户”小家伙被昵称为“小二黑”;11年后,当它亮相35周年国庆大典,被外军惊呼为“中国飞鱼”……
这只是中国飞航导弹研制历程中无数令人难以忘怀的过往记忆中的一个片段。今天,重温那段筚路蓝缕的艰辛,才能更深切地体会50年中国飞航导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这12个字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