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疫情蔓延,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表示,该种大肠杆菌具抗药性,死亡率偏高,感染后出现发烧、腹泻、肠出血等症状,由于暂时未找到源头,疫情更可能蔓延至欧洲以外地区,情况较塑化剂问题严峻。他表示,疑受污染的食物没有输港,但呼吁市民如到欧洲,要确保蔬果煮熟才吃;回港后若感不适,应尽快求诊化验。
周一岳:肠菌毒过塑化剂
周一岳表示,近日欧洲北部爆发的EHEC是新品种病毒,暂时多见于德国的青瓜、莴苣、西红柿等蔬菜,难以确定病毒的源头,强调香港卫生署将会与世界卫生组织加强合作。他又指出,一旦感染该病毒会出现发烧、腹泻、肠出血等病征,甚至有可能出现肾功能、脑神经受损等并发症。
他认为,EHEC死亡率偏高,并有抗药性,问题比塑化剂严重,至于人传人情况尚未确定。但他强调,香港现时未有受污染的欧洲蔬果供应,港府亦会在市面上抽样检验。他建议,市民应将食物煮熟,并注意个人及食物卫生。他又表示,香港医院接获肠道出血和呕吐的个案,一般会进行化验,一经基因检测,发现可能属今次新品种的大肠杆菌个案,医院会提升应变处理方法。
旅议会:欧洲团小心膳食
香港大学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柏良表示,EHEC出现基因转移及变种,令细菌内的毒素能破坏大肠黏膜细胞,引致出血,抗生素亦无法中和毒素,甚至令细菌释放更多毒素,治疗上有一定困难,建议市民外游最好避免进食沙律或未经煮熟蔬菜。
欧洲爆发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感染源头仍未查明。香港旅游业议会指,已经提醒各旅行社小心安排欧洲团膳食。
医院管理局传染病及紧急应变中央委员会与卫生防护中心昨召开特别会议,讨论香港公立医院在爆发有关个案时采取的应变措施及临床治疗指引。决定加强监察和呈报怀疑个案,安排为出现相关病征及有外游纪录的病人进行测试,并按病人临床征状安排入院观察和接受进一步治疗。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段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