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华东地区
安徽省各地旱情严重 如何应对
2011-05-09 08:40:57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干旱,在皖北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小麦。在阜阳、淮北等小麦主产区,麦田干裂的景象无处不在,抗旱的身影也随处可见。为了抗旱,有的人一天只睡5小时,有的人自费买来浇灌设备,有的人无私帮助同村困难老人。农民们说,从去年秋种开始,每次需要水的时候都没有有效降雨,“这季麦子全是靠水浇出来的”。

抗旱,他一天只睡5小时

5月6日下午2点,烈日炎炎,气温高得根本不像刚刚立夏。

颜爱山正坐在田头吃饭,饭菜很简单,四个馒头、一碗稀饭,外加小菜和一瓶开水。这样的日子,颜爱山已经习惯了。为了抗旱,他最近每天都带饭吃,因为中午压根没时间回家。

颜爱山是濉溪县颜道口村村民,57岁,两个孩子都外出打工去了,家里近20亩小麦和10亩西瓜都等着喝水。“今年太旱了,往年不用浇水,今年都浇5次了,你看地还开裂呢!”

“八十三,一场雨”是当地的俗语,意指8月(农历,下同)小麦播种、10月保苗、3月返青都需要一场雨。“从播种到现在,就没下过像样的雨。”颜爱山说,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浇水、给西瓜嫁接,通常会忙到夜里12点。

在颜爱山看来,累并不要紧,关键是小麦长得不好令他担忧,“往年分棵都有9股左右,今年只有3、4股。”

帮人浇地,他只收够油钱

麦田间,繁忙的身影无处不在。

距离颜爱山家的麦田不远,一个光着脚丫子的中年人大汗淋漓,他叫颜大军,并不是在浇自家的地。

村里有个七旬老人叫颜大伍,头发胡子全白了,儿子也不在家,像浇地这种活他和老伴都干不动。两天前,颜大伍找到了颜大军。因为是党员,又没有出去打工,颜大军经村里推荐负责帮扶留守老人。“我们村设了好几个像这样的帮扶组。”村支书颜忠勇说。

“早上6点就过来了,这块地现在已经差不多了。”颜大军说。他刚刚从地里出来,光着的脚丫子上全是泥。把自己家里的地浇好后,这几天他全在别人的地里忙活。“我只给家里没劳力的人家浇地。”

比起在外面打工,在家里给别人浇地并不划算。一亩地他只收别人20元,实际上只够油钱。而在外面打工,一天能挣100元。

颜大伍自然感激不已,老伴送来的午餐除了两个大馒头,还有青椒炒鸡蛋。不过,颜大军没时间吃,一转眼他就开着拖拉机跑到别人田里去了。

村口两条河,都已经干涸

5月7日,正是中午太阳最毒的时候,61岁的张远波站在自家麦地里浇地,水柱已经把脚边上的麦子打弯。“不浇不行,要不就没得收了。”

确实如此。走在麦地中间的小路上,记者脚下的地面已经裂开一条条缝隙,食指都能直接塞进去。扒开麦苗,没有浇过水的地,麦子根部是一个个干瘪的土块。这里是太和县双浮镇麦仁村,小麦是当地主要的农作物。今年的大旱,已经影响了小麦的生长。

“这场大旱从去年播种的时候就开始了。”张远波说,从播种到过冬再到抽穗,需要水的时候雨却下得很少。他说,去年年底他还从村口的太亳河里取水灌溉。不过现在,无论是太亳河还是村子南面的秦小家河,都已经干涸见底。“早在2月份就没水了,现在都是靠机井。”

上千亩地都靠机井浇远远不够,好在2月份镇里出钱打了12口新井。张远波买了一台水泵和300米长的水管。“花了2300块,不用找村里借管子浇地了。”不过,张远波还是不太满意。“水不多,一般浇一个小时就要等一会。”他家这块3亩多的麦地,要整整一天才能浇个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关注中国经济数据 2011年4月
>> 详细

各地新闻
伟大历程>> 详细
点击排行
  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心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纪实
北京公务员将测普通话 需达三级甲等水平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