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75岁教授杨昌林33年如一日关爱高校藏族学生近万人次
2011-03-14 10:44:41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藏族同学们遇到困难,我都会热情帮助解决。”杨昌林说,他每年都坚持请入学的藏族学生吃迎新饭,为藏族毕业生开欢送会;平时,又依据藏族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和特长,在国庆节、藏历新年等节日,组织他们开展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如武汉高校藏族学生国庆联欢活动,已举办了16届,“各校学生轮流组织,在活动中自己教育自己,并渗透爱党、爱国、民族团结等内容,锻炼提高了他们的组织、社交能力,还吸引了外地外省的西藏学生参加。”

“他们不是父母胜似父母,对藏族同胞情深似海。”西藏日喀则萨嘎县检察院检察长尼玛次仁说。1991年夏,在武汉司法学校学习的他肺部大出血,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杨老师和爱人待他像亲生儿子一样,精心照顾、喂汤、擦洗身子,在家做好营养饭菜送到医院,还鼓励他积极治疗,帮助他奇迹般地痊愈。毕业回西藏后,尼玛次仁给杨昌林家写信:“一定要干出成绩来,给阿妈、阿爸看”。

关心藏族学生学习,为西藏培养专门人才竭尽全力

“西藏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大批专业人才。受高原气候影响,援藏干部无法长驻;西藏的发展和安定,更需要专门的本地‘永久牌’人才。”在雪域高原奋战过13年的杨昌林深知,西藏的发展,关键还要靠科技、教育和人才。

“杨老师不断鼓励我,一定要读研究生!”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研究生达娃扎西说,大学四年级时系里保送5名研究生,但只在前6名内选录,尽管他成绩在藏族学生中很好,但在班上名列第9。杨老师去教务部、研究生院反复争取,保送名额增加一名,使他得以继续深造。华中师范大学藏族学生巴桑曲珍,不是英语专业学生,未能参加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杨昌林多方奔走,找到教育部经民族教育司协调,让她如愿参考并顺利通过。

人民银行阿里支行干部南木珍说,1996年她进入华中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学习,基础差、跟不上,杨老师夫妇帮助她转入中文专业。毕业时又帮她找资料复习,求职报考人行阿里支行并被录取。“他们的努力和关心,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让我成功地走向社会。”南木珍说,“虽然已回西藏工作10年,虽然阿妈不在了,可武汉的那个家,我永远牵挂。”

2007年,杨昌林专门撰写了《关于高校为西藏培养专门人才的几点建议》,送湖北省教育厅和民委,建议各高校“因材施教”,想方设法帮助孩子们学习成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年全国两会
>> 详细

各地新闻
温家宝: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十分艰巨,国内外形势也非常复杂,做好各项工作,完成预期目标,需要付出极大努力。>> 详细
点击排行
  年入12万以下减免个税?
北京放开户籍尚不具备条件 否认想挤走低端人群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