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一个法官的山村坚守——记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公郎法庭庭长龙进品
2011-03-04 17:04:53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一个法官的山村坚守——记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公郎法庭庭长龙进品

龙进品法官(左)在办公室接待慕名找他咨询法律问题的当地村民(2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海宁 摄

他是当地最有学问的“秀才”。有着4年法学理论专业素养的他,毕业后选择回乡,在无量山深处少数民族聚集区域扎下根来,就再也不愿意离开。

他是全县最善于用民族语言办案的法官。身着制服,脚穿胶鞋,长年行走在山路上;背着国徽、拿着条幅,用民族语言互致问候,为山区百姓执掌法律公平。

他喜欢在情理范围内用法的精神推进乡土社会进程。年近不惑的他,没办过惊天动地的大案要案,却化解过数千件“鸡毛蒜皮”的纠纷,理顺了辖区内各民族的家长里短。

18年间,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公郎法庭庭长龙进品,这个扎根云南基层法庭时间最长的大学生法官,把自己放在了天平的一端,另一端是百姓沉甸甸的信任。

志向,坚定地投向大山

与36岁在家务农的弟弟龙进忠相比,龙进品的肤色同样黝黑。不同的是,他鼻梁上架着一副无框眼镜,穿着一身藏蓝色制服,让这个有着乡土气息的农家子弟,身上透着一股儒雅。

1989年夏天,龙进品考上了西南民族大学,成为公郎镇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全村热闹起来,就像在过年。

家庭的贫困,让龙进品的求学之路倍感压力。母亲长久体弱多病,靠着父亲在工地上背水泥挣钱,龙进品才得以完成4年大学学业。

4年后,龙进品获得了法学学士学位,与“人往高处走”的世间常态不同,龙进品决定回到家乡工作。不久后,他被分到最基层的马鹿田法庭。一年后,调入公郎法庭。

这个决定,让很多人看不明白。“在成都读了那么多年书,现在回到村子里,这个大学怕是白读了。”那时,乡亲们窃窃私语。没有解释,没有犹豫,龙进品回来了,一头扎回到了无量山脚下的公郎法庭。

这是大理州最南边的法庭。龙进品依然记得,1994年初到这里时,只有5间土木结构的小平房,1部手摇电话机,3张办公桌,4把椅子,还有开庭时给当事人坐的8个小凳子。

那时,农村人缺乏法律意识,当地很多人常常因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酿成命案。“在中国,越是贫穷落后的地方,越是需要法律,越需要公平正义。”一种深深的责任感从龙进品心底升起。

龙进品决定,通过自己的力量,给冲突更好的解决方式;通过自己的调解,避免更多的惨剧发生。这一做,就做了18年。

作为龙进品的同龄人,公郎镇党委书记李晓华回忆说,龙进品回乡那个年代,能够在县里工作的本科生很少,到乡镇去更是罕见。18年中,南涧县法院六成左右的工作人员,曾经在公郎法庭与龙进品做过同事。待得最长时间的,与龙进品共事了7年。

同事们像流水,来了又走了。龙进品却像个铁钉,钉在了公郎法庭。直到2010年11月,龙进品一直是这个法庭唯一的审判员。

近三年来,龙进品每年办案100多件,一个人承担了南涧县法院近四分之一的民商事案件;18年来,他办理过1200多个诉讼案件,从立案、审判到执行再到接访,他什么都得管。

“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在这个地方土生土长,回来还能给家乡做点贡献。”龙进品说,“虽然公郎法庭物质条件困难,但一样的办案,对我来说差距不大。”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年全国两会
>> 详细

各地新闻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今日11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由大会发言人李肇星就会议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的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李肇星说,现在已把2011年CPI的预期调控目标设为4%左右,这反映了价格变动趋势,又表明政府控制价格过快上涨的决心。>> 详细
点击排行
  幸福正传  和郭明义在一起的日子
人大代表王正荣:植入广告不得侵害消费者权益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