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针具和安全套就像开车时的安全带,是为了减少死亡和伤残,并不是纵容违反交规,更不是鼓励出车祸
“将白粉放在烟纸上吸食(追龙),吸三口,吐三口,一开始都是追龙,追龙感觉没那么好,顶不了多久。后来改注射,只要一注入血管,两三秒就没事了。”在广西南宁,接受美沙酮治疗的阿美说。
像阿美一样的女性吸毒者普遍“以淫养毒”。她们通过卖淫获取毒资,将艾滋病病毒从吸毒人群向正常人群扩散。已感染艾滋病病毒吸毒女性的性乱及卖淫行为,成为艾滋病从吸毒人群向正常人群扩散的桥梁。
“回望过去20年,我们对疫情走势有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最早的监测思想是御艾滋于国门之外,目光盯在出入境口岸,监测哨点大多设在大城市。”吴尊友说,当疫情突然在西南边境暴发时,地点偏僻,只有146名感染者的吸毒小群体,有人误以为很难有大范围的传播。然而,就是西南边境疫情的星星之火,渐渐蔓延到全国。
吴尊友去西部边疆某地区讲课,当地卫生部门领导向他反映,现在我们这里感染者的人数很多,国家已经宣布了“四免一关怀”政策,我们一个病人都还没有治疗,赶紧帮我们调配一些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回京后,吴教授向卫生部有关领导报告情况,加急调运了100人份的抗病毒药物运往当地。出乎意料的是,这些药物在当地却发不出去,由于过去是匿名检测,不知道到底是谁感染了艾滋病。
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吴尊友。只有深入那些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中,改变能够导致艾滋病的传染传播行为,才能从源头上阻断艾滋病。找不到感染者的干预,相当于大海捞针、盲人摸象。
吴尊友认为,在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吸毒者作为传染源,应当最大限度地得到管理和控制,首先要找到他们。吸毒人群的隐蔽性增高,如果找不到他们,就无法开展咨询检测、行为干预等预防治疗服务。
1997年,吴尊友开始在云南的吸毒人群中尝试清洁针具交换。这一行为起初遭到了很多误解,认为那是鼓励吸毒。对此,吴尊友解释为“两害相权取其轻”。
在云南陇川,一位30多岁的吸毒人员用菜刀砍断自己的一根手指,表示戒毒的决心。这位断指明志的吸毒人员伤口还没有愈合,就像其他吸毒者一样,重回到复吸的老路上。
一段时间,吴尊友眼前一直浮现这名用纱布包着手指的男子身影。吸毒成瘾后戒断困难,不是简单的个人“毅力”问题。最新的研究表明,吸毒成瘾后,人脑的一个特定部位发生了器质性病变。这种器质性病变与成瘾有关,目前不可逆转。吴尊友解释说,这一发现改变了人们过去对吸毒的看法,吸毒后复吸实际上是一种疾病。这将促使有关部门重新思考对待吸毒问题的政策和策略。
吴尊友说,清洁针具和安全套就像开车时的安全带,是为了减少死亡和伤残,并不是纵容违反交规,更不是鼓励出车祸。堵好高危人群,兼顾全民干预。防治艾滋就这两招,简单的招数练好就是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