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北京治堵的规划之思:"睡城"带来拥堵烦恼
2010-12-17 09:37:41      来源:中国之声《新闻纵横》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认为,生活在睡城里的百万人口每天的两次大迁移,是北京拥堵现状的关键原因之一;“睡城”,已经成为治理交通拥堵不可回避的城市痼疾。

建一个卫星城,只是作为居住区,把他的居住和工作生活完全割裂开来,来回奔波,形成睡城。

从13号开始征求意见的《北京市缓解交通拥堵征求意见稿》中,综合措施第一项,就是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日前公布的《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也提出,鼓励就近就业。

然而,对于绝大多数天通苑居民来说,就近就业只是一纸空谈。

记者:政府提倡就近就业,您觉得天通苑这边有什么就业机会呢?

居民:没有,几乎没有,都是小商小贩,没有什么大的公司。

天通苑拥有30多万人口,超过澳门总人口的一半,被誉为“亚洲最大的社区”。然而,方圆十公里内,没有一所企业园区,甚至没有一家成规模的写字楼。

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尹稚告诉记者,天通苑和回龙观等成为“睡城”的最大教训,就在于城市规划的缺失。

在城市新区拓展的过程中最基本的道理,就是应当尽可能做到“职住平衡”,就是一个新区开发时,不应当仅仅提供居住场所,还应该提供就业场所。

按理说,天通苑的房子可比城区便宜多了,为什么企业、单位不愿意落在天通苑呢?天通苑居民孙先生自己开了一家小公司,原本打算选址在天通苑附近。可是,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进城。政府部门都在城里,公司要是设在天通苑,办事儿就太不方便了。

孙先生:不是说我今天要串亲戚,太堵了,能不出去就不出了。这是没办法,要办事儿,人家规定就这几天办事儿,你不办就不行,而且就在城里。

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尹稚认为,政府一直在号召疏解中心城功能,向新城发展,然而,政府职能却迟迟不愿离开城区。

尹稚:政府职能应该优先疏散,所有的政府职能都扎在旧城里面,政府不走,企业是靠政府办事儿来活着的,你不走,怎么可能带动他走?北京市最好的医院和学校绝大部分都在四环以内,你动员来百姓出去工作、出去生活,怎么可能?他们的医疗、教育问题怎么解决?

天通苑居民何女士每天都要6点起床,因为她要保证在7点半之前把儿子送到20公里外的中关村第一小学。当记者问起“为什么不就近就学”时,她反问记者:“你有没有孩子?”

何女士:等你有孩子你就知道了,为什么让孩子那么远去上学,因为学校好,昌平的教育肯定不如城几区,所以送孩子进城上学,太不可避免了。

有人说,北京这座城市就像一张大饼,四环、五环、六环,再加上河北正准备着力打造的“环北京经济圈”,眼看这张大饼越摊越大,核心功能却都在饼中心。如此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治理交通拥堵,城市规划将是无法避免的思索课题。

来源:中国之声《新闻纵横》 编辑:杨鑫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打击假冒产品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
>> 详细

各地新闻
12月16日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2011年新年招待会。>> 详细
点击排行
  中印发表联合公报 建立两国元首定期互访机制
国务院新闻办举行2011年新年招待会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