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交通过于拥堵,天通苑早早就得了一个“添堵苑”的别称,等到人们结束了一天的拥堵,回到家中,已经夜深人静,所以又被称作“睡城”。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北京市频频出招,但是上班、上学、看病……如果不进城,几乎啥事儿都干不成。城市规划的缺失,让他们做出了为北京“添堵”的无奈选择……
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的2010全球城市排行榜上,北京凭借城市规模、经济实力、商业活动等综合影响力入围前15强。然而,今年7月,国内多家媒体评选的“中国十大最幸福城市”,北京却榜上无名。城市的交通恶化,成了损伤北京居民的幸福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北京,不少人住在城郊,而工作却在城内。他们每天以极慢的速度,往返于进出城区的路上,成为北京拥堵困局的制造者,和受害者。即将出台的治堵新政能否让他们看到走出困局的出路?请听特别策划《求解北京拥堵困局》第五篇《规划之思——“睡城”如何带来的拥堵烦恼》。
12月16号,北京遭遇了十年来的最低温度,气温达到零下11度。早晨7点零2分,家住北京天通苑社区的宋先生一手拎包,一手抓着一个吃了一半的面包,匆匆钻进了自家的汽车。他说,今天太冷了,起床稍微慢了点儿,就错过了天通苑出行的黄金时间。
宋先生:没事儿的话就晚点儿走,躲开高峰,有事儿头7点就得杀出去,差十分钟七点必须杀到立水桥,如果你杀不出去,这一段两站地,大约得走四十分钟,如果七点之前,大约也就是十分钟就能杀出去。
宋先生一连串用了一个动词——“杀”,精准的描述了天通苑居民开车上班、突出重围的场景。7点38分,在天通苑进城的必经之路——立汤路上,记者乘坐的出租车30分钟前进了不到3公里。
由于交通过于拥堵,天通苑早早就得了一个“添堵苑”的别称,等到人们结束了一天的拥堵,回到家中,已经夜深人静,所以又被称作“睡城”。
饱受堵车困扰的天通苑居民自发组织了“地铁站口争夺战”,最终让地铁13号线和5号线“双轨落户”,然而,公共交通的建设并没能阻止交通拥堵的进一步恶化。
居民何先生:很多开车的人,他过去发现地铁通了,都坐地铁,后来发现挤得上也上不上去,下也下不来,这些开车的人就继续开车。像现在五号线,我挤起来都费劲,更不用说上了年纪的和那些小姑娘。
在北京,天通苑仅仅是一个缩影,回龙观、通州、大兴、房山、亦庄,都建有或正在建设庞大的公共交通网络,然而,这些位于城区周围的大型“睡城”,仍然每天不停地上演着潮起潮落一样的拥堵高峰。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北京市频频出招,“限行”、“限购”、“拥堵费”等史上最严厉的治堵措施也开始在坊间流传。然而,和“睡城”的居民聊聊天,您就会发现,这些措施并不能打消他们驾车出行的决心,因为,上班、上学、看病……如果不进城,几乎啥事儿都干不成。城市规划的缺失,让他们做出了为北京“添堵”的无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