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名牌带动、品牌兴市”的战略,遵循“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到品牌经济”和“工业品牌到服务品牌再到政务品牌最后到城市文明”两条主线,“十一五”期间,成功实现了由品牌经济到品牌城市的跨越,成为公认的“品牌之都”。
目前,青岛市拥有中国名牌68个、中国驰名商标62件、山东名牌272个、青岛名牌401个、全国质量管理奖5个。分别比“十五”末增加119%、436%、150%和112%。“国字号”品牌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名牌工业企业的数量以达到270户,品牌经济的规模已占到青岛整个工业经济的50%以上。
据青岛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项阳青介绍,十一五期间,青岛的优势品牌快速扩张、新兴品牌异军突起、品牌集群凸现优势,科技创新提升了品牌核心竞争力。其中海尔、海信、青啤、双星等名牌大企业,依托品牌优势,加快战略转型,纷纷走出青岛,走向国际,企业规模和实力快速扩张。
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海信集团拥有海信电器和科龙电器两家在沪、深、港三地的上市公司,同时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持有海信、科龙和容声三个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集团。拥有110年历史的南车青岛四方车辆股份公司在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销售收入率先突破100亿元。青岛啤酒在全国拥有53个酿造工厂,产品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量比“十五”末增长了60%,成功跻身国际十大啤酒制造商行列。
目前,青岛市年产值过50亿元的自主品牌工业企业21个,品牌大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成为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十一五期间,青岛市以品牌为载体,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关键零部件和高水平配套产品,通过品牌加品牌式的发展,丰富品牌产业链,形成了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产业集群。着力打造的家电电子、石化化工、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汽车机车、机械钢铁、船舶海洋工程等7大重点产业汇集了全市80%以上的名牌产品和企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的85%。
据了解,青岛市目前拥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92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7家、国家重点实验室3家、国家工程技术中心2家。青岛本市企业主持和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近600项。
来源:中国日报山东记者站 (记者 戴琂) 编辑: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