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海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威海海产资源丰富,盛产对虾、海参、鲍鱼、贝类、藻类及各种经济鱼等300多种海产品,可用于养殖的浅海滩涂和水域330万亩,海产品产量多年来一直保持在200万吨以上,多年来一直保持居全国地级市之首,是全国最大的水产品加工基地。争取到2012年水产良种覆盖率由现在的30%提高到45%以上,海珍品养殖由30万亩增加到50万亩,名优养殖产值由目前的97亿元增加到120亿元以上。
二是船舶修造基地。威海岸线港湾众多、水深坡陡,有岬湾30多个,适合造船的近10个。为了集约利用资源,规划建设了三大造船聚集区,重点培植十大造船企业,大力提高整船研发和制造能力,不断提高造船配套水平。争取到2012年,全市形成整船制造400万载重吨、船段生产60万载重吨、船舶修理700艘次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专业配套园区达到7个,具备自主设计制造10万吨级船舶的能力。
三是港口物流基地。威海有17个商港,万吨以上泊位19个,拥有国家一类开放口岸3个、一类开放作业区5个。全市港口开通了18条国际航线、每周31个航班,其中韩国航线10条、每周23个航班,到韩国客滚航线5条、每周15个航班。争取到2012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6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0万标箱,客运量达到150万人次,其中对韩客运量达到70万人次。
四是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威海充分发挥海、岛、泉、山、林等资源优势和文化基础条件,以千公里海岸线为依托,以刘公岛为龙头,以福文化为主题,以“好客山东”品牌为引导,加快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实现由观光游向体闲度假游转变,着力打造“蓝色休闲之都、世界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