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1976年
有研究以“文革”期间北京市中学语文教材编写组编写、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市中学试用教材·语文》为例,指出该套教材的1966-1968年版无一篇鲁迅作品;1969年版开始收录鲁迅的《答北斗杂志社问》和《“友邦惊诧”论》两篇杂文;在之后的版本中,陆续出现了《论“打落水狗”》、《文学和出汗》、《自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答托洛斯基派的信》等鲁迅作品。
●1977年-20世纪90年代初
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初,语文教科书中选入的鲁迅作品有28篇,其中《范爱农》、《阿长与〈山海经〉》、《拿来主义》、《流产与断种》、《鲁迅自传》5篇为首次入选。90年代中期以后,又去掉了《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文学和出汗》、《“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等政论性强的杂文。这一阶段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鲁迅作品,主要是对“文革”前17年大部分选目的恢复。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
此时期,鲁迅研究进入一个多元化、全球化的学术研究阶段。有的小学语文课本只有《少年闰土》一篇入选。中学语文课本中最新鲁迅作品选目有《雪》、《孔乙己》、《灯下漫笔》等15篇文章。另外,香港中学语文课本中选编的鲁迅作品,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很少,只有《孔乙己》、《一件小事》、《阿Q正传》、《风筝》、《伤逝》、《非攻》等。台湾中学课本则几乎不选鲁迅作品,在最近出版的国文教科书中,只有《风筝》入选。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段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