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创造成功避险奇迹--记四川人民抗击特大山洪泥石流
2010-08-31 09:04:05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在大难中成长,大地震后的四川空前强化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形成了应对重大突发灾难更有效、更快速、更科学、更人性的决策、反应机制

四川灾区百废待兴,重建工作千头万绪,为什么能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全省建起了严密的地质隐患排查机制、及早的预警监测机制、全民参与的群测群防机制、切实可行的临灾预案,构筑起一张高效的地质灾害应急避险网络。采访中,记者试图寻找答案。

四川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汶川大地震之后,四川灾区更是出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2万余处。专家估计,影响将持续10年左右。

面对这么多的次生灾害威胁,经历了汶川大地震的伤痛的四川人民,把守卫生命的理念贯穿到了每一处重建细节。一切都是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作为极重灾区之一的什邡市,地震之后即着手在全市范围内普及防灾知识,地处山区的5个乡镇专门培训了300多名地质监测员,所有地质灾害易发区都制定了详尽的防灾避灾预案,每户农户手中都有一份地质灾害预案,即避灾避险“明白书”,上面清楚的划分了危险区、警戒区和安全区,每个村民都要接受紧急转移演练。

走进红白镇、蓥华镇,走进每一个重建的乡村,都可以在村子里最显眼的位置看到一个高音喇叭。“小喇叭背后体现的是防灾意识,办法虽然‘土’一点,但是管用。”什邡市委书记李成金说。

8月13日的特大泥石流中,正是这些喇叭提前发出警报,挽救了大量的生命。

这种“以人为本”的重建理念,在四川已化为必然的政府责任和一种全民行动。在管理体系上,四川省横向建立了国土、气象、水利等部门联合预警机制,纵向完善了省、市、县、乡、村、社6级监测体系。在群众参与上,从农村村组到城镇社区,从工矿企业到施工工地,从学校医院到机关单位,全民参与应急避险演练,建立起一个严密的群测群防网络。

采访中,大量的事例吿诉记者,在震后的四川大地,能否有效应对大灾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衡量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危机处置能力建设,提高快速反应水平,构成这次抗击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又一张防灾避险网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打击假冒产品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
>> 详细

各地新闻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提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含静脉输液费,不含药品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将合并为一般诊疗费,实行“一费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含静脉输液费,不含药品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实行“一费制”。>> 详细
点击排行
  香港宣布申办2023年亚运会 预算60亿港元
官场现形记:细数2010年落马贪官七宗“最”(组图)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