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以无私援助 求共同发展——新中国六十年援外工作纪实
2010-08-13 07:40:10      来源:人民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5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撰文说:“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3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国家经济困难,但是我们还得拿出必要数量的援外资金。我们真正发展起来了,要用相当数量来援助,中国发展以后不要忘记这一点。”

10多年前,江泽民同志指出:“不能因为我们自己的经济发展了,或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而忘记穷朋友。”

2005年,胡锦涛同志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表示:“中国是中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道路上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我们将尽最大努力支持和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使21世纪真正成为‘人人享有发展的世纪’。”

无私援助,主动承担国际义务;共同发展,铸就南南合作典范。60年来,我国对外援助风雨无阻,步履坚实,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让世界瞩目的援外发展之路。

无私相助,六十年援外硕果累累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百废待兴。但经历过贫穷和苦难的中国人,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所需、所急感同身受。1950年,中国即开始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援助对象首先是朝鲜、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

随着对外关系的发展,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后,中国的援助对象已扩展至亚非20多个国家。上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在访问非洲十国期间,宣布了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其核心是平等互利、不附带条件,受到发展中国家普遍欢迎,并成为中国开展对外援助的基本指导纲领。

八项原则的影响有多大?原中国对外经济联络部副部长程飞说,中国曾帮助毛里塔尼亚修建了公路、煤厂、港口、火电站、供水工程等项目。在此过程中,达达赫总统深深感到中国的援助是无私的、无条件的。

“达达赫总统拿着‘八项原则’,到非洲尚未同我们建交的国家,一个一个地亲自做工作,或是派他的特使做工作,先后促成9个国家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程飞说。

对来自中国的援助,坦桑尼亚第一任总统尼雷尔评价:“无论是中国给予我国的巨大经济和技术援助,还是我们在国际会议的交往中,中国从来没有左右我们的政策或损害我们国家主权和尊严的企图。”

柬埔寨副首相兼财政部部长吉春说:“作为一名与中国合作的柬埔寨公民,我深切体会到,中国所提供的任何援助都是无条件、无政治压力的。”

1971年,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以压倒性多数票,通过了由23个国家提出的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23个提案国全都是第三世界国家。在投赞成票的76个国家中,有58个是第三世界国家。

事实证明,中国的援外政策赢得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信任和敬重。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是第三世界国家“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步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举国上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同时,继续加强和改进对外援助工作。

1995年,中国在继续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政府无偿援助和无息贷款援助的基础上,开始通过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具有政府援助性质的中长期低息优惠贷款,有效扩大了援外资金来源。

进入新世纪,全球发展问题更加突出,联合国提出了“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一步加大援外力度,并更加关注受援国扶贫、民生和发展能力建设。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向12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经济技术援助,并向30多个国际和区域组织提供捐款,支持这些组织开展多边援助活动。

尽力而为,促进受援国自主发展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60年来,中国始终坚持援外事业发展与自身基本国情相结合,在提供对外援助时,充分尊重受援国意见,结合其发展需求,通过援建项目、提供物资、开展技术合作和人才培训等形式实施援助。

据商务部统计,迄今,中国援建了220多个农业领域项目、近700个工业领域生产型项目、1000多个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设施项目,帮助受援国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繁荣了城乡经济,为受援国自主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缅甸农机制造厂位于曼德勒市40公里外的塞镇茵巩村。这是中国援建的一项跨世纪工程,1999年立项,2003年竣工移交。

缅甸农业机械制造总局局长吴温茂说,该国农业市场对农用机械的年需求量大概是1.5万到2万台,这家企业生产的农机能满足40%的市场需求,“缅甸农机厂生产的农机质量过硬,达到了国际先进标准。”

然而,在农机厂投产前,缅甸全国仅有农机6万台左右,农机耕作面积仅占耕地总面积的23%,其余77%仍靠牲畜和人力耕作。农机厂的建造,对缅甸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率的贡献甚巨。

中国在提供援助时,十分重视技术的传授和转让。上世纪60年代,非洲许多新独立国家急需发展农业生产。其中,地处撒哈拉沙漠边缘的马里气候干旱炎热,食糖长期依靠进口。

1961年,中国派出7名农业专家奔赴马里,在2年多的时间里成功试种茶树和甘蔗,试制出茶叶和蔗糖。消息很快传遍非洲大陆,马里周边一些国家的领导人纷纷前往参观。

从那时起,许多非洲国家开始向中国提出派遣农技组的请求。到70年代末,中国向大多数非洲国家都提供了农业援助,除农业技术试验站、推广站外,还援建了一批规模较大的农场。

60年里,根据受援国的要求,中国在援款项下向受援国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物资和设备。例如,向阿富汗提供了包括机械设备,办公、生活、医疗用品和粮食等在内的多项物资,为其国家重建和难民救助提供了有力支持;向津巴布韦、老挝、赞比亚、玻利维亚等国提供支线飞机和运输机,促进了这些国家航空运输业的发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国高度重视对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培养工作。自上世纪50年代起就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来华留学政府奖学金,并为受援国培训技术人才,至2009年底,共向7万多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提供了政府奖学金,并为173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培训人员12万人,涵盖经济、管理、农业、医疗卫生、司法、教育、环保等20多个领域的150多个专业。

真情倾注,改善民生造福当地人

1963年,刚刚独立的阿尔及利亚瘟疫横行、缺医少药,向国际社会发出紧急救援的呼吁。当年4月6日,根据中央指示,湖北省组建了24人医疗小分队前往阿尔及利亚,揭开了中国医疗援外的序幕。

40多年来,援外医疗队员用精湛的医术、周到的服务,治愈了成千上万病人,受援国交口称赞,其中600多名队员获得所在国总统授勋的荣誉。在非洲一些偏远地区,人们虽对遥远的东方很陌生,但提起中国的医生都伸出大拇指;一些孩子甚至被父母起名为“中国娃”,他们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来纪念、感谢中国的援助。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共向69个发展中国家派遣了援外医疗队,累计派出援外医务人员约2.1万人次,诊治受援国民众约2.6亿人次,有54支医疗队约1300名医务人员在48个发展中国家提供服务。

从派遣援外医疗队,到援建学校、体育场等基础设施,再到解决当地吃饭、饮水等问题,中国的行动实实在在改善了受援国民生。

长久以来,西亚、非洲不少国家干旱缺水,人们不得不赶着骆驼、毛驴到很远的地方取水。面对当地百姓的渴望,自1964年起,中国就派遣水文地质人员,帮助一些亚非友好国家开辟水源,改善供水条件,一次次地帮助他们打井、实施供水项目。在尼日尔的津德尔省,中国援建的供水工程解决了该省长达30年的缺水问题,24米高的水塔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中国水塔”。

中国还向遭受自然灾害和人道主义灾难的国家提供了及时有效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啸发生当天,胡锦涛主席分别致电印尼、斯里兰卡等受灾国家元首,表示诚挚慰问,对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这也是最早到达受灾国的国际慰问。与此同时,中国民间救援行动汇成爱的暖流。原红十字会党组书记江亦曼说,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年人,还是学龄前的小孩子,都踊跃向海啸灾区捐款。据统计,中国政府通过多、双边途径向海啸受灾国提供了6.87亿元人民币的救灾援助,并组织国际救援队赶赴海啸灾区。此外,中国红十字会还募集民间捐助共计4.43亿元人民币向受灾国提供救灾款物,并为印尼、斯里兰卡、马尔代夫、泰国和缅甸共建造9个用于安置灾民的友谊村。

近6年来,中国政府累计实施对外紧急救援行动近200次。根据受灾国要求或国际社会呼吁,中国及时提供紧急救灾物资和现汇资金援助,派遣救援队和医疗队,展开灾后重建,有效帮助受援国减轻了灾害,获得受援国政府及人民的欢迎和国际社会的盛赞。

雪中送炭,心手连接铺就友谊桥

中国60年对外援助的历程,是一部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友好交往、团结互助的历史。

上世纪60年代,坦桑尼亚、赞比亚获得独立。但两国经济发展面临一个共同难题——外国封锁,他们急需一条铁路发展铜矿贸易。两国先向世行和西方国家提出援建坦赞铁路的要求,但均遭拒绝。

1965年,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访华,正式提出希望中国援建坦赞铁路。刘少奇同志根据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意见,回答说:“帝国主义不干的事,我们干,我们帮你们修。”1967年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访华,也表达了同样的意向。

1967年,中、坦、赞三国政府代表团在北京举行会谈并正式签署协定,确定中国为援建坦赞铁路提供不附带任何条件的无息贷款。为修这条铁路,中国先后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5.6万人次,最高峰时,曾有1.6万多名中华儿女在非洲原野上艰苦施工,与当地百姓结下深厚的交情。

坦赞铁路建成后,尼雷尔高度评价说,中国援建坦赞铁路,是“对非洲人民的伟大贡献”;卡翁达称赞:“患难知真友,当我们面临最困难的时刻,是中国援助了我们。”多年以后,每当卡翁达会见来自中国的友人时,都要谈起当年的往事,都会赞叹不已。

有太多的事迹让人动容,有太多的故事让人追忆,有太多的感激让人自豪。中国的对外援助,不仅为受援国的建设带来了技术,还带来了不同文明的碰撞与交融,铺设了一条友谊之桥。

位于阿拉伯半岛最南端的也门,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向中国打开了友谊之门。当时,整个也门共和国没有一条公路。中也建交后,中国驻埃及大使兼驻也门公使陈家康,是骑着毛驴从港口城市荷台达到首都萨那递交的国书。

1957年12月,也门王国副首相巴德尔王太子来华访问。双方会谈中,巴德尔王太子请求中国政府帮他们修公路。毛泽东同志当即决定,帮助也门修筑这条从萨那到荷台达的公路。

原中国驻也门大使罗小光说,那时的条件非常艰难,这条公路帮助也门共和革命取得成功,经济社会得到发展,因此也门人民把它称为革命之路、友谊之路。

在异国他乡,中国的援外工作者与当地民众手牵手、心相通,成了“友谊的使者”,不同文化、肤色、种族的人在长期合作中相处融洽。在许多受援国,随处可见以友谊命名的建筑物、公路,还有以中国人命名的街道,它们是友谊的结晶,凝聚着大爱无疆的人间真情。

继往开来,谱写和谐世界新篇章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在应对冲击、克服自身困难的同时,积极兑现援助承诺,仅2009年,中国政府就向116个国家和地区组织提供了经济技术援助,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卫生、教育等领域实施各类项目900多个,为发展中国家培训近万名管理和技术人员。

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和谐——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全世界面前变得越来越清晰。

2000年以来,中国在致力于本国发展的基础上,通过逐步扩大对外援助规模,减免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和重债贫穷国债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援助和合作,积极推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发展中国家的落实。

截至目前,中国已与50个国家签署了免债议定书,免除这些国家对华到期债务380笔。中国的免债举措广受国际社会好评,并推进了全球对发展中国家减免债务行动。

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举行,为南南合作树起一座新的里程碑。会上,胡锦涛主席宣布了旨在加强中非务实合作、支持非洲国家发展的八项政策举措,在非洲和全球引发了热烈反响。峰会召开3年来,本着友好协商、密切配合、高效务实、互利共赢的原则,在中非双方努力下,这八项举措已全部如期落实。

2009年11月,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温家宝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了中非务实合作新八项举措,涉及农业和粮食生产、医疗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治等多项内容。现在,“新八项举措”正在积极、稳妥、有序地落实,充分体现了中方的良好愿望,即高度重视中非传统友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开展对非合作,深入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60年援外之路,艰苦卓绝,成效卓著。眺望未来,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面临新形势、新目标、新挑战。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仍将继续对外援助的伟大实践,既致力于本国发展,也积极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在南南合作、共同发展的征程上书写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来源:人民网 编辑:段若兰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打击假冒产品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
>> 详细

各地新闻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提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含静脉输液费,不含药品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将合并为一般诊疗费,实行“一费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含静脉输液费,不含药品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实行“一费制”。>> 详细
点击排行
  香港宣布申办2023年亚运会 预算60亿港元
官场现形记:细数2010年落马贪官七宗“最”(组图)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