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4日,温家宝在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与当地干部群众交谈。得知冷洞村的干部群众用10万个矿泉水瓶“滴灌”抢救了600亩金银花,温家宝称赞道,这是群众被大旱逼出来的智慧。 4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赶赴贵州旱灾最严重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先后到兴义市、兴仁县、安龙县,深入村寨,走访农户,慰问各族群众,到田间地头察看灾情,与干部群众共商抗旱救灾大计。这是今年以来温家宝总理三下西南,检查指导抗旱救灾工作。(图片来源:新华社)
主持人:回顾总理此次贵州之行,还有哪些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记者:从2002年开始,冷洞村大力种植金银花,2009年已发展到2200多亩,既固化土壤,治理了石漠化,还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这次特大旱灾造成大片金银花死亡。然而,在旱灾面前,冷洞村的干部群众并没有屈服,他们创造了土制的“滴灌”的办法,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倒过来,用细钉子在瓶盖上戳一个眼,水流大小通过旋转瓶盖来调节,放在金银花树根部。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他们仅用10天时间就收集了10万个矿泉水瓶。土制的“滴灌”起了大作用,已经抢救600亩金银花。在冷洞村边的山崖边,温家宝实地察看了“滴灌”的情况。他称赞道,这是群众被大旱逼出来的智慧。
冷洞村的小麦已经绝收,但村里的水窖盛满了水,村民们的脸上仍是坚毅的表情,他们并没有被灾难吓倒。村支书朱昌国向总理讲述了冷洞村种植金银花和抗旱救灾的做法。朱昌国动情地说,没有这2.5分地,群众就没饭吃;没有金银花,群众就没有收入。这两件事是和我们的命连在一起的。
他的话深深打动了总理。温家宝说,我们的基层干部给我上了一课。冷洞村“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精神,就是贵州精神。
总理:帮助我们这个乡这个村解决路的问题,我刚才提到了,不是解决一个乡一个村的具体问题,而是要树立一种精神。另一个让各地来学习你们的精神。
来源:中国广播网 编辑:邓京荆 吴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