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2月21日,国家科技部等六部委批准青岛市为中国首个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城市。
“进入国家技术创新第一梯队,这将是一个重大机遇,作为市长,我很幸运!”昨天,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市长夏耕对中国日报记者说。
“技术创新能力是城市发展最核心的竞争力。”夏耕强调,“青岛要以技术创新支撑未来发展。”
他透露,青岛市将于3月底出台“青岛市关于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的实施意见”和“青岛市高新技术高端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建设规划”。
来自青岛市科技局的消息说,从2006年开始,青岛就开始了技术创新系统工程,并提出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去年又编制了《“四个十”科技创新工程建设规划》,计划到2012年建设10类科技创新平台、突破10大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建成10大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化基地、完成10大创新人才团队引进等目标。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一个特色鲜明、活力强劲的创新型城市。
据青岛市科技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值396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6.48%,同比增长15.72%。去年就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200家;全市授权专利超过3732件,同比增长23%。有7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
中国海洋大学管华诗院士领导的创新团队完成的“海洋特征寡糖技术与应用开发”获得国家发明奖一等奖,构建了国内外第一个海洋糖库,为我国海洋制药业的兴起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时速350公里动车组、1000千伏特高压绝缘材料等20多项产业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其中,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的“时速250公里动车组高速转向架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高速列车核心技术关键突破。
一批国家科研院所落户青岛。2009年3月,青岛市与中科院正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能源科技中心等3家院所落户青岛。
加快建设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尔、海信、中石化安工院三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基本建成;青岛啤酒、海洋化工研究院两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科技部专家评审。青岛软控、省海仪所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准建设;花生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并通过科技部验收。新增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引进生物质能转化等5个技术团队,引进海外人才超过1000名。
青岛积极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中心等机构签署科技合作协议。青岛市企业与国内大学、科研机构联合共建18个研发机构,开展200余项技术项目合作。
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要突破带来了高新技术产业化。仅南车青岛四方时速350公里动车组项目获铁道部“京沪高铁”470亿元订单。
夏耕说,新的一年青岛要加快技术创新,在关键技术领域和产业实现突破。力争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600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6.8%;全年专利申请量突破9000件,万人专利授权量超过37件。
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组建青岛工业技术研究院,筹备建设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点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数字化轮胎、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15-20项技术攻关。继续实施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三年来共扶持中小企业105家。
青岛将在加快技术创新的同时,加快发展高端产业,将重点打造以汽车、机车、造船、海洋工程、能源和环保装备为核心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为核心的高技术产业和以金融业、科技信息、物流与创意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三大高端产业基地。
计划到2012年这里建成一批高端产业园区,成为山东半岛先进装备制造业示范区,到2020年,使青岛成为国际领先的高端产业聚集区。
来源:中国日报山东记者站(记者 鞠川江
王倩) 编辑:单萱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