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华中地区
湘西传统技艺“踏虎凿花”重见天日
2009-11-11 14:10:44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中国日报网消息:青砖灰瓦、雕花窗棂、飞檐翘角……当沉寂多年的湘西吉首市乾州古城日前再度开启城门之时,与沉睡中的古城一同被唤醒的还有散落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各地的“民族文化遗珠”。

湘西自治州吉首市委书记秦国文表示,吉首决心将乾州古城打造成湘鄂渝黔民族民间旅游商品集散地和民间工艺大师荟萃之地。目前,在乾州古城展示的1000余件民族民间工艺品中不乏濒临失传的品种,湘西泸溪县踏虎村特有的“踏虎凿花”就属其中之一。

泸溪县“踏虎凿花”源于苗族服饰的纹样蓝本,不用剪刀,而是用刻刀凿制完成,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乾州古城内,湘西泸溪县踏虎村凿花艺人杨贵军精湛的技艺吸引了许多游客。一些人看到自己心仪的花样,也会问问价格。但得知一张凿花作品就要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许多人表示难以接受。

面对游客的质疑,杨贵军说,凿花的时候,他常常一天连续工作10个小时,一次只能凿7到8张,工时越长,价格越贵。

“以这样的价格出售这些手工艺品,他们其实是很吃亏的。凿花是门精细活,不仅要有高超的手工艺技术,还要有工艺设计上的创新思维。”吉首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凯忍不住为这些民间艺人鸣不平。

工时长、造价贵,是湘西自治州手工艺专家田顺新总结出的民族民间传统工艺无法市场化的两大核心原因。随着现代技术手段的进步及市场化竞争的加剧,批量生产的消费品以其低廉的价格挤占了手工艺产品原本狭小的生存空间,也直接引发了民族民间传统工艺的传承危机。

“我师傅那一辈还有100多人会这门手艺,到了我这辈就只剩下不到10个人了。”杨贵军告诉记者,在过去,凿花手艺是绝对不传外姓的,就算在家里,也是传儿不传女。但是到了他师傅那一辈,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家传手艺的氛围越来越淡,也渐渐开始招收外姓男弟子。轮到他这一辈,招徒的门槛就放得更低了。“我现在招了3个女娃做徒弟,没办法,要根据实际情况。”

记者从湖南省文化厅了解到,在“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原则的指导下,引入现代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帮助传统工艺与市场对接,在保证其民族文化原味的基础上实现借力打力……这些悄然发生的变化,让人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漫漫长路上看到了曙光,也让像杨贵军一样坚守在民族传统阵地上的民间工艺师心感快慰。

“政府采取了很多保护和扶持措施,鼓励我们推广凿花工艺。我们正在考虑把这门工艺产业化、市场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踏虎村的凿花。”56岁的杨贵军笑得像个孩子。

编辑:宁波 来源:新华网(廖婕 明星)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打击假冒产品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
>> 详细

各地新闻
(记者田俊荣)中国银行业协会15日发布《关于加强银行服务收费自律工作的六点共识》。该共识提出,在进行科学成本测算基础上,对自助机具及电子银行业务等相关服务项目尽可能给予优惠,鼓励引导客户更多使用自助机具及网上银行服务。>> 详细
点击排行
  北京西城区外来人口持暂居证将享市民待遇
文化部集中清理237家违规网络音乐网站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