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DAILY 首页  
 
 
 
 
 
90年代的本土体验与现实关怀
[ 2009-08-27 10:11 ]

90年代的本土体验与现实关怀
《背靠背脸对脸》剧照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处在市场化与政治化的双重夹缝中,知识分子社会角色在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状态下突然失宠,人文主义作为一种电影精神在这时期则面临着空前的挫折,受到消费文化与权力文化的必然抑制。但由于中国社会现实所潜伏着的巨大召唤力,人文主义精神依然在90年代铭刻了一系列醒目的印记。

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活着》、《有话好好说》、《一个也不能少》,陈凯歌的《霸王别姬》,黄建新的《背靠背脸对脸》、《站直了别趴下》、《埋伏》、《说出你的秘密》,黄亚洲的《没事偷着乐》,李少红的《四十不惑》、《红西服》,宁瀛的《找乐》、《民警故事》,刘苗苗的《杂嘴子》,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特别是一些新生代青年导演拍摄的影片如《巫山云雨》、《长大成人》、《非常夏日》、《过年回家》、《扁担·姑娘》、《城市爱情》、《美丽新世界》、《那人那山那狗》、《天字码头》、《爱情麻辣烫》等,都显示了对于人性、对于艺术、对于电影的真诚。

这些影片不是去演绎先验的道德政治寓言或政治道德传奇,也不是去构造一个超现实的欲望奇观或梦想成真的集体幻觉,而是试图通过对风云变幻的社会图景的再现和对离合悲欢的普通平民命运的展示,不仅表达对转型期现实的体验,而且也表达人们的生存渴望、意志、智慧和希冀。这些影片虽然不是电影市场运作和电影政治活动的中心,但却是90年代中国电影不可遗忘的收获。

在90年代,黄建新的电影对当下中国城市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的表述是最深刻和最执着的。其对当今状态下人们所面对的现实处境的揭示,对处在这种处境中的人的欲望和劣根的直面,以及所采用的诞生于这一特定时代人们那种媚俗而自嘲的调侃性对白,都进入到了这个时代的真实的生存空间,特别是影片中那些对于人的命运和社会变化的偶然性和荒诞性的描写,使黄建新影片中通常的幽默成为了一种更睿智的后现代黑色调侃,而他所吸收的“第五代”造型修辞经验,精心营造的充满意味的故事空间,则使他的影片充满怜悯和恢谐。这些影片用人生、特别是小人物的无奈、命运的无序和无可把握,表达了对意识形态所提供的家园感和人生意义的悲天悯人的质疑。

尽管黄健新的电影一直没有能够进入这一时期电影的中心话语圈,但它们显示了中国电影的艺术良心和社会良心。

女导演李少红的《四十不惑》和《红西服》都以转型期为背景,述说了人与命运的错失、人与社会的隔膜和最终人与人的沟通,用一种诗意的风格叙述了普普通通的人间温情、平平凡凡的人生执着,为观众带来一种“无情世界的感情”。这些影片的题材、人物、故事似乎都决定了其朴素和纪实的风格,但这已经不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意义上的纪实,而是在电影语言和视听造型上都具有时尚感、现代感和诗意感的纪实。尽管影片没有强烈的情节和情感冲击力,但是它所体现的对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存困境的关怀,体现了电影的人文本质也体现了电影的艺术品质。

随着城市化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的起源点农村越来越失去了被表述的中心地位,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一个也不能少》,范元的《被告三杠爷》,孙沙的《喜莲》、《红月亮》等,仍然还对90年代中国农村的生命故事和社会冲突作了程度不同的述说,宗法伦理与市场经济的冲突、现代体制与传统社会的冲突、城市文明与农村生活的冲突多少能够在这些影片中被传达出来。尽管由于人物的意念化、单线叙事的简单化和环境的封闭化使得这些影片不可能具有更强烈的现实主义深度和广度,但它们为中国农村毕竟留下了一份影像言说。

城市作为中国社会演进的中心舞台,在90年代以后的中国电影中得到了更多的映射。除了《安居》等坚持传统写实主义态度的影片以外,王小帅的《扁担·姑娘》、张扬的《爱情麻辣烫》、施润玖的《美丽新世界》、张元的《过年回家》、路学长的《卡拉是条狗》等影片都从不同的观察视角透视了中国都市的社会分野和普通小人物的生存境遇。在这些影片中,铺天盖地的豪华汽车、别墅、化妆品、名牌服装的广告,琳琅满目的各种宾馆饭店,灯红酒绿的商场,似乎都在承诺“美丽新世界”的近在咫尺,然而这些幸福生活又几乎总是与许许多多的普通百姓擦肩而过,人们遭遇的是一个充满诱惑而又无法摆脱匮乏、充满欲望而又充满绝望的世界。这些影片体验了转型的迷乱和分裂。

城市作为中国社会演进的中心舞台,在90年代以后的中国电影中得到了更多的映射。除了《安居》等坚持传统写实主义态度的影片以外,王小帅的《扁担·姑娘》、张扬的《爱情麻辣烫》、施润玖的《美丽新世界》、张元的《过年回家》、路学长的《卡拉是条狗》等影片都从不同的观察视角透视了中国都市的社会分野和普通小人物的生存境遇。在这些影片中,铺天盖地的豪华汽车、别墅、化妆品、名牌服装的广告,琳琅满目的各种宾馆饭店,灯红酒绿的商场,似乎都在承诺“美丽新世界”的近在咫尺,然而这些幸福生活又几乎总是与许许多多的普通百姓擦肩而过,人们遭遇的是一个充满诱惑而又无法摆脱匮乏、充满欲望而又充满绝望的世界。这些影片体验了转型的迷乱和分裂。

英雄时代的创世回忆、清官良民的盛世故事、善男信女的劝世寓言构成了主旋律电影的主体,喜说戏说的滑稽演义、腥风血雨的暴力奇观构成了中国商业电影的基础,多数国产电影实际上不同程度地回避、甚至有意无意地虚构着我们所实际遭遇的现实,忽视我们遭遇现实时所产生的人文体验,不少影片在美化现实的同时也在美化人性,在简化故事的同时也在简化人生,人文精神在90年代的中国电影中似乎成为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潜台词。

人文精神在现实主义电影中依然得到了承传,这些影片所体现的平民化的创作态度,充满关怀的人文意识,对人性的理解和关怀,对现实的观察和体验,甚至包括对电影艺术美学潜力的发掘,都成为了这一时期电影文化发展高度的标志。

任何过渡的时代都是艺术的黄金时代。中国正在发生急剧的社会变迁,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家庭关系都处在不断的变动和调整中,人的命运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心理状态都在转型中动荡、变化,几乎所有人都在这个翻云覆雨的社会动荡中丢失和寻找自己的人生位置,现实生活本身提供了比任何戏剧都更加富于戏剧性的素材,也提供了比任何故事都更加具有故事性的传奇,因而,这个时代完全可能出现不同于主流宣教电影和商业娱乐电影以外的“第三种电影”,它不是一种宣教方式,也不只是一种制造短暂梦幻想象和心理刺激的娱乐快餐,而是一面现实和心灵之“镜”,来与同样处在转型期的人们共享苦难、迷惘、欣悦和渴望,来理解、面对和解释我们所遭遇的现实,来揭示处在困境和突围中人性的尊卑善恶、人性的伟大渺小。

编辑:邓京荆 肖冠男 来源: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综合

 

 
  网友祝福  
 


  海外看中国  
世界的“中国观”:西方60年的中国故事
>> 详细

  手机留言 更多
  • 1381***5948:希望我们的国家再也不要遭受“512”这样的特大自然灾害。
  • 1581***2838:台湾,你妈妈60大寿,喊你回家吃饭。
  • 1376***6312:想去北京看国庆庆典。
  • 1354***4713: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好更强大。
  • 1582***1029:中国,加油!
  • 1331***3113:愿我们的祖国繁花似锦,岁岁昌隆!
  • 1381***1395:60年沧桑见证中国巨变,愿我们更加自信自强。
  • 1358***7650:台湾早日回归,中国和平崛起。
  往期回顾 更多

 
| 关于中国日报网 | 关于中国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