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中国在线2008
滚动新闻

描绘大写的“人”字 回顾“人的全面发展”之路

2009-08-26 17:18

新中国60年,最持久的动力源于人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本身的发展既是社会活动的结果,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

源于安徽小岗的“大包干”,从1978年开始,仅仅依靠农民的自主选择,5年内覆盖了全国95%的农村地区。

在积极性和自主性得到空前激发的状态下,中国人用自己的努力回答了“谁将养活中国”的疑问——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6096亿斤增长到2008年的10570亿斤;人均粮食产量达到800斤左右,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千百年来不时为饥饿所困的中国人,终于告别了靠天吃饭的命运。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1822年说过:“中华帝国是一个神权政治专制国家……个人在精神上没有个性。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

这段看似绝对的论述道出了旧中国的困顿。曾经创造出灿烂人类古代文明的东方伟大国度,竟然在100多年间被视为“停滞的帝国”,成为列强逐鹿的羸弱之邦。

一度面临着“被开除球籍”危险的中国人,在新中国开始了自我拯救。1953年,新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国家建设的五年计划。到1957年底,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面超额完成任务。如今,60年过去了,13亿中国人又处在进入“十二五”的前夜。

中国人更彻底的变革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常修泽认为,30多年来中国人主体性的增强和自身的发展,表现为各个社会阶层主体性的增强,最有代表性的有六大群体。

——农民群体。上世纪80年代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户开始成为独立的经营主体;2003年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和2007年的物权法,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承认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

——进城务工者群体。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农业剩余劳动力“离土又离乡”的异地就业和“非户籍性的迁移”明显增加;农民工当选人大代表、农民工转入城市户口等案例,说明了进城务工者群体的主体性不断增强。

——企业职工和管理者群体。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创建和相应新型劳动关系的确立,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范围逐步扩大。中国企业员工逐步有了对劳动岗位的自由选择权和对劳动力价格的参与决定权,并由此带来社会和政治方面更多的话语权。而职业经理人制度和企业管理者股权激励制度的实行,也使企业管理者的主体性得到增强。

——具有开拓精神的科技创新者群体。许多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者,既是科学技术创新专家,又是企业开发经营者,还是人文学者或文化人,反映了改革中所重塑的一代新人自由的全面发展的新特点。

——个体经营者和私营企业主群体。由全面取消到恢复发展,这一群体主体性的释放和增强,已成为中国改革和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2004年“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一步加强了对公民权益的保护。

——“鸟巢一代”(80后、90后)。这一群体所表现出的自信、热情、坦率和开放,展现了中国人的精神风貌,代表着中国的希望。

复旦大学政治学教授林尚立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这两个概念是紧密相连的。“坚持以人为本的着眼点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着眼点是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是同一历史进程。”

林尚立认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特别应当在三个方面做出努力:其一,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其二,从制度上、政策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体包括平等尊重公民权利、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帮助困难群众等。其三,把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

“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60前年的共和国百业待兴、百事待举;60年后的共和国千帆竞发、万象更新。

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一个更加灿烂的未来,正等待着越来越有活力的所有中国人去继续创造!

编辑:宁波 来源:新华网(记者 季明 李亚彪)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